在上一部《茶馆》中,茶馆与娱乐艺人的关系是一个论述的重点。这不禁让我想到,侯宝林曾说过,解放后相声演员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京剧演员哀叹,说自己拿手的戏目无法上演,生计都成了问题。那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成都茶馆中的娱乐艺人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王笛:事实上,不同地...
在《茶馆(上)》,也就是《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中,王笛比较过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馆,比如广东的茶楼。“广东一般称茶楼,表面看起来像四川的茶馆,但显然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与四川的‘平民化’茶馆不同。”在形容广东茶楼时,王笛用了“堂皇”一词。 在澳门,为了直观地与四川茶馆进行比较,王笛...
近日,“腾讯大家”联合寻麓书馆举办的“王笛与成都的对话”系列讲座,邀请了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王笛来解读老成都的茶馆,解读成都的百年变迁。王笛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著有“茶馆两部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和《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以及同样...
虽然1949年以后,由于国家不再鼓励做茶馆,所以茶馆开始逐步减少,茶铺也越来越少。在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成都的茶馆达到顶峰的时候,大概是600到700家,但是到1960年代就降到了100多家,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茶馆可以说如雨后春笋,到了现在的21世纪,根据2019年成都市政府的统计,已经有9900多家茶馆,将近1万家。 为什么...
人民文学出版社166创建的收藏夹人民文学出版社166内容:【王笛演讲】走进茶馆的小宇宙,发现日常的史诗最迷人!,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
对于成都人与成都城而言,茶馆这个公共空间,绝不仅限于“喝一碗茶”这样简单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它是信息流通之地,是文人墨客会友之所,是活跃的社区中心,是社会缩影、生活切片,也是承载着茶文化、让成都区别于其他都市的符号。 王笛《茶馆》 图源|出版社 ...
《茶馆》是历史学家王笛微观史研究的代表作,他将目光转向普通民众等下层人物,专注于描写茶博士、裁缝、车夫、工人、小贩等人的公共生活。王笛将研究集中于茶馆如何影响日常休闲,茶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功能,以及它的政治角色。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讲述本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主要讲成都茶馆文化的由来和内容,茶馆与社会...
“坐茶馆这种毫无意义的日常行为,比那些枭雄造成的尸横遍野的历史更有意义。”尽管有些夸张,但王笛的这句话展现了他更关注微观生活而非政经宏大话题的倾向。 王笛是研究历史的,但其学者之路却另辟蹊径。他喝过洋墨水,却研究“土”问题。历史专业出身,却屡获文学奖。王笛在成都长大,80年代在四川大学求学和任教,19...
王笛特别提到了史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他认为,宏观的历史必须通过无数的历史碎片构成,透过这些历史的细节,才能“从小处着眼,进入大格局”;而只有建立在大量的微观的碎片化研究之上,宏观历史的研究也才会更可靠。作为公共空间,茶馆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场所,它同时还是社交、学习等各种活动的空间。每个城市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