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燥 "秋”即秋天气候由热转凉。“燥”即干燥,秋天气候由湿转燥。感此清凉干燥之气而致之热性病,即名“秋燥”。关于“秋燥”本篇第一条中已作解释,读者请参看,本条原注谓“《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此句说法不妥,但由于吴氏在后文《补秋燥胜气论》已自作更正,这里无须再作讨论了。 (2)秋感燥...
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作出深入阐释:“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故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提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的治疗大法。所谓上燥治气,即病初以治肺为主,燥邪在表,发热、微恶风寒并见,苔白脉...
一般温病在化热化火之后,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惟燥证则喜柔润,最忌苦燥。因此,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对于秋燥的治法,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总结说:“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
《温病条辨》-秋燥(下焦) 秋燥(下焦): 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者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肾主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伤及肾阴,或不由外感而内伤至燥,均以培养津液为主。肝木全赖肾水滋养,肾水枯竭,肝断不能独治,所谓乙...
温病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津液受损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秋分后至小雪前。其证候可见于秋季发病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各类肺炎等疾病。清代医家对燥病的认识渐趋明确,区分内燥与外燥,并认为外感燥病有温燥与凉燥之别,温病中所论秋燥是指感受燥热邪气引起的温燥。
温病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津液受损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秋分后至小雪前...
秋燥 —百、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冬汤亦主之。 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一钱生甘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讲解〕 本条述燥伤胃阴的治疗。 “秋燥”,已如上焦篇所述,为感受秋季清凉干燥之气而发生的外感...
《温病学》秋燥 2016 1 目录 2 一、概述 (一)、秋燥的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有津气干燥的特征,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的急性外感热病。3 (二)、秋燥的特点 1.发病季节的特点---秋季(秋分~~小雪)(沈目南云:“燥病之季,为秋分...
《温病条辨》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前所序之秋燥方论,乃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 如伤寒太阳证者,指头痛、身痛、恶风寒而言也。有汗不得再发其汗,亦如伤寒例,但燥较寒为轻,故少与桂枝小和之也。
看温病条辨篇名:秋燥最新章节, 属性:一○○、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番茄小说网下载番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