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原文: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
原文所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意在强调修身养性的人懂得顺应自然的节奏,不是在过度的饥饿或口渴时才去满足基本需求。他们会选择在适宜的时候进食和饮水,控制食欲,吃得次数频繁但量少,避免过度饱食。这种饮食方式,实际上是在保持一种适度的饥饿感和饱腹感之间的平衡,使人体验到...
《饮膳正要》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凡热食有汗,勿当风,发痉病,头痛,目...
提问: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频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 翻译成白话文 - 回答: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是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性,不要等到身体发出强烈的信号时才去满足它的需求。比如,在工作间隙,即使不觉得特别饿,也可以适当吃些小点心,这样到了正餐时就不会因为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同样,定时喝水也是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的好方法。“食欲数而少,不欲频而多&...
首先,“先饥而食,先渴而饮”是告诫我们不要等到非常饥饿或口渴时才去进食或饮水。因为当身体发出强烈的饥饿或口渴信号时,往往意味着身体已经处于一定程度的脱水或营养不足状态,此时再大量进食或饮水,对身体的负担会比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在感到轻微饥饿或口渴时就开始进食或饮水,以保持...
善养性者的饮食智慧体现在遵循自然节律,他们会在真正感到饥饿时才进食,在口渴时才饮水。他们控制饮食的频率和分量,倾向于少食多餐,而不是频繁大量地吃。这种进食方式让他们既能保持适度的饱腹感,又不会过度饱胀。这种理念出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这部古代医典《备急...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 “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学辟谣榜:谣...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曹庭栋 此条目已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 存证哈希: 9d2c1d9fa13cfa5ee6440bd3ca98b468cce09e341f4ab3023a3b36e656df0283 数字摘要: f02c3fb45e1a403f23c6af367f2754bd2b2d33d39d3e64488a34c7b195f06a52 作者标识: cfee398...
善于保养身体、调养性情的人,懂得在感到饥饿之前就适时进食,在口渴之前就先饮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身体因过度饥饿或干渴而突然大量进食或饮水,给肠胃带来负担。他们饮食的原则是,虽然次数可以稍微多一些,但每次进食的量不宜过多,讲究的是少量多餐,细水长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始终保持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