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曲径交叉的回忆,那些他们两个人共同关心的故事与话题,仿佛两股潺潺流动的溪水汇聚在一起,有共鸣、有回响,乃至有撞击……却充满意趣,充满对人生的怀想和无尽感喟。 “汤一介乐黛云人生三书”,汤一介、乐黛云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3年10月出版 这里且略说我最难以忘怀...
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璗教授这样评价乐黛云对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比较文学30年间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和这样的气势,乐黛云教授具有擎旗之功……我也可以肯定地说,30年间没有了乐黛云教授参与的中国比较文学,一定就不是今天展现于世界学术界的这种生动活泼的现状了。”乐...
几周前,在国家图书馆的一次演讲上,临近结束,一位年轻的女士起身向乐黛云先生提问,女士问乐黛云,为什么不是从一位妻子的角度聊汤一介,而更多像朋友、像同行一样的角度来谈呢?乐黛云说,我不想以遗孀或汤一介的未亡人的身份来谈他,我更想从一位知识分子对另一位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共同置身的历史,我们的周遭,...
乐先生研究女性文学,倡言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主义,多从《世说新语》里撷取例证。这一册《汤一介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中就选编了乐先生的两篇读《世说新语》的随记,以及汤先生论《世说新语》中的“七贤”风度一文。家学的渊源,汤用彤先生前无古人的魏晋文化研究,我想于乐汤二先生对《世说新语》及魏晋人...
1952年,乐黛云和汤一介结婚了。公公是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汤用彤先生。乐黛云与汤一介结婚照 1952年,我进入了汤用彤先生的家,嫁给了他的长子汤一介,他1951年刚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我们的婚礼很特别,即便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恐怕也不多见。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汤家。按照我们的策划,婚礼只准备...
23年后,当已经年过半百的乐黛云和她的丈夫汤一介,坐在运载他们和一众北大师生的大卡车上,在沿湖大堤上缓缓而行,与那座他们胼手胝足从血吸虫遍布的沼泽地上搭建的鲤鱼洲草棚大学渐行渐远时,乐黛云的心中充满了悲哀。遥遥望去,这片滩涂上埋葬着自己二十余位同伴的尸骨,“其中,五人横渡鄱阳湖去为大家买菜,浪大船小,...
汤一介、乐黛云两位先生是大时代的儿女,他们在革命的年代相遇相知,在动荡的年代不离不弃,在和平的年代相濡以沫。 他们是未名湖畔始终同行的两只小鸟,亦是世人眼中历经半个世纪无常世事却始终不离不弃的“神仙眷侣”;他们一个热情勇敢浪漫,一个平静睿智冷静,他们儒道互补。
乐黛云与和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的伉俪情深,在他们携手相伴的一生中,风雨如磐,他们的学识更是学不尽的宝贵财富。在《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一书序言中,乐老师学生戴锦华深情写道:两位先生给年轻人的珍贵的国学课,那是他们对时代、对中国、对文化、尤其是对年轻人与后来者的厚重而深切的爱意,是他们共同生命淌...
汤一介与乐黛云 一个儒雅内敛,一个热情奔放,性格上的大相径庭非但没有成为障碍,相反,更加吸引了对方。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南苑劳动,躺在草地上休息的当儿,汤一介揪了几根小草,看似随意地,他把它们放在乐黛云胸前的工装裤口袋里。 没有甜言蜜语,乐黛云的心却砰砰直跳,“他是一个含蓄的人,这几棵小草已经很感动人了...
乐黛云先生安葬仪式在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举行,教授,儒藏,先生,安葬,乐黛云,汤一介,北京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万佛华侨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