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新却“另辟蹊径”,他在中学时期便萌生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学好英语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国门,“至少能看懂国外的书籍和文献”。因此,王焰新不仅没有随大流放弃外语,反而更认真地学了起来。高考时,他的外语考了24分(满分30分),在孝感市名列前茅。由于从小的文学...
“我们研究地球,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 无论是科学研究、学校发展,还是参政议政,王焰新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 2021年5月20日,王焰新走进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马驿山矿区矿山修复项目工棚,将《学...
“四链”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四链”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科是人才培养与成果产出主渠道,产业是人才使用与成果转化主战场。当前,“四链”深度融合仍然存在困境,比如存在相互脱节现象,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亲自为我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牌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珩,本科生院招生办主任程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晋城一中校友...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要实现碳中和,到206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要从目前的17.5%提升到80%以上,这既需要风光电总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也需要地热能等新能源尽快取得理论和技术重大突破,形成商业化成熟路径,建设多能互补高效智慧的能源互联网...
这个春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将“春天的故事”带回了荆楚大地。 “我们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念好‘人才经’,敞开大门办学,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源源不断的新劳动者,助力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王焰新期待满满。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7月16日讯16日,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湖北分会场暨首届30.60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在主题发言中透露,已经提交了关于打造“武汉国际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议。 王焰新院士说,自己的团队一直在考虑在碳中和及生态保护中高校怎样有所作为。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个年头。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他始终结合学科特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科教智慧。 王焰新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0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40年来, 王焰新一直深耕水文地质领域,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一行来我市就共建学生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深化校地合作等具体事项进行座谈。我市市委书记王敏,市长付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健参加活动。 王焰新一行先后前往湖北工业自动化技师学...
系列报道第一期, 我们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早在2014年,王焰新提出建设生态型大学。此后,其在掌舵的高校中,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编制,组织召开长江经济带“双碳”研讨交流会,并在产学研用创新机制的引领下,成立长江流域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9月,启动国家深部零碳能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