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RC-23的讨论中,IMT的频谱需求成为了核心议题。低频段对于实现广域覆盖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而高频段则主要用来满足局部地区特定应用的超高速率需求。中频段则能在覆盖与容量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满足城市主要的连接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公众和企业将需要2GHz带宽的中频谱来支持其通信需求。此...
”在WRC-23大会上,各方代表就无源遥感业务保护及射电天文业务保护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协调。经过充分讨论,大会最终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明确指出保护相邻频段2-4GHz和6-25GHz内EESS(无源)业务的重要性,并禁止在这些频段内进行无用发射。其次,鉴于EESS(无源)的集总干扰问题,将对WRC-19第750号决议进行相...
WRC-23关于IMT频率划分的议题 WRC-23围绕IMT发展和频谱需求相关的议项呈现两大特征:新增频段重回中频段...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动中通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常规Ku频段资源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75-25GHz频段(地对空)逐渐受到卫星相关产业的广泛关注。WRC-23的15议题聚焦于全球范围内统一卫星固定业务对地静止轨道空间电台通信的机载和船载地球站对75-25GHz频段的使用问题。中国代表团WRC-23 15议题负责人高晓...
WRC的议题2便专门针对6425-7125MHz频段在Region 1,以及7025-7125MHz频段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进行研究,探讨其是否适合移动通信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6GHz频段主要成为Region 1的议题,因为在Region 2和3,该频段已被广泛用于C波段卫星的上行传输。由于高功率移动通信可能对现有的C波段卫星产生干扰,因此在四前的WRC-...
中国代表团WRC-23 1.19议题负责人李建欣指出,本次大会成功地将17.3-17.7GHz频段划分为2区FSS的下行频率,从而使得常规Ka业务频段的下行频谱带宽增加了400MHz,为卫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频谱支持。同时,这一划分也为该频段NGSO FSS的全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规则程序和技术基础。此外,WRC-23还同意在2027年...
我国积极参与其中,组建了包括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在内的研究团队。中国代表团WRC-23 14议题负责人王晓冬强调,“确保240GHz频段的EESS(无源)业务频率需求不受其他无线电业务干扰,对于大气冰云探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ITU-R第七研究组...
WRC-23会议进展:气象卫星在36-37GHz频段的被动遥感业务得到保护 202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3)针对议题1D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在5-38GHz频段内运行的非对地静止轨道(NGSO)卫星固定业务(FSS)设定合适的限制,从而确保36-37GHz频段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无源)得到妥善保护。根据《无线电规则》(...
该议题主要探讨适用于WRC-19第35号决议的non-GSO卫星系统轨道特性参数在实际部署和登记资料之间的容许差值,涉及Ku、Ka和Q/V频段的卫星固定、卫星移动和卫星广播业务。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卫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运行安全。在WRC-23大会上,众多国家和区域组织,包括中国、法国、卢森堡、汤加等,以及亚太电信联盟(APT)、...
本次WRC-23会议上,紧急修正了这一点,确定了未来WRC-27的议题1.12——即研究1427-1432 MHz, 1645.5-1646.5 MHz,1880-1920 MHz,2010-2025 MHz四个频段,用于低速率通信非静止轨道卫星的移动服务。以及议题1.13——新增移动卫星服务频段以支持IMT终端设备与卫星之间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