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t 是一种计算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时候计算样品中某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方法。该法由Kenneth Livak和Thomas Schmittgen于2001年设计,已经被广泛使用。 Ct值代表了样品的循环阈值,这是在跑荧光定量PCR的时候,机器反馈给你的一个数值。真正的含义是PCR过程中产物扩增出现的荧光信号达到了设定的阈值之后,...
qPCR的相对定量计算方式,即2–∆∆Ct方法,由Kenneth Livak和Thomas Schmittgen于2001年提出并广泛应用。此方法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验中,用于计算样品中特定基因相对于参考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实验中,仪器会根据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的循环数来记录Ct值。Ct值的高低...
这时候可以用log公式进行转化,再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即:log(2^-(∆∆Ct))。
结果分析:获取到可信的CT值,进行计算。本实验数据如下: 使用∆∆CT方法计算siRNA沉默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靶基因表达=2-∆∆CT ∆CT (样本) = CT 靶基因– CT内参基因 ∆CT (对照) = CT 靶基因 – CT内参基因 ∆∆CT = ∆CT (样本) ...
1.测量样本的Ct值。在qPCR检测过程中,每个反应的CT值表示基因在样本中的表达量。CT值是一个数值,表示转录量在翻倍的周期数。2.计算∆Ct。将目标基因的Ct值减去一个参考基因的Ct值,计算出基因表达量与参考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差异,即∆Ct。3.计算∆∆Ct。将每个实验样品的∆Ct值与参考样品的∆Ct值...
c.实验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倍数变化(F)=2^-(∆∆Ct)。 此公式用于计算所有待测样本与对照样本之间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倍数变化,若F值=A(A>1),则代表待测样本相对于对照样本表达量上调A倍;反之若F值=B(1>B>0),则代表待测样本相对于对照样本表达量下调1/B倍。
使用∆∆CT方法计算siRNA沉默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靶基因表达=2-∆∆CT ∆CT (样本) = CT靶基因– CT内参基因 ∆CT (对照) = CT靶基因– CT内参基因 ∆∆CT = ∆CT (样本) – ∆CT (对照) 本实验数据带入公式计算:∆CT(样本) = 26.22 – 15.49 = 10.73 ...
相对定量可以分为比较Ct法和其他一些相对方法。比较Ct指的是通过与内参基因Ct值之间的相差来计算基因表达差异,也称之是 2-∆∆Ct 。 1. 绝对定量 Y=-3.432X+34.638;R2= 0.995, E=95%,所以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如果未知样品的 Ct=25, 代入方程: 25=-3.432X+34.638, 所以: X=2.8 Copies=10^2.8 ...
Ct值比较法有固定的演算公式:实验组目的基因相对于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2-∆∆Ct,∆∆Ct=(实验组目的基因Ct-实验组内参基因Ct)-(对照组目的基因Ct-对照组内参基因Ct)。将对应的Ct值带入公式,即可获得实验组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Ct值比较法有固定的演算公式:实验组目的基因相对于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2-∆∆Ct,∆∆Ct=(实验组目的基因Ct-实验组内参基因Ct)-(对照组目的基因Ct-对照组内参基因Ct)。将对应的Ct值带入公式,即可获得实验组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