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抗VEGF单药或 PD-(L)1 单药相比,PD-(L)1/VEGF 双抗上的单个抗体臂可通过独特的协同机制增强药物分子另一端抗体臂与对应靶点的结合活性,从而更有效地 阻断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和下游信号传导作用。图片来源:国联证券 康方生物在HARMONi-2研究的大获成功,证明了PD-(L)1/VEGF双抗有迭代PD-1单抗的潜力。目...
PD-(L)1× VEGF双抗:双靶点,更强大 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它结合了针对PD-(L)1和VEGF这两个关键靶点的抗体,旨在通过同时抑制这两个通路来增强抗肿瘤效果。 抗VEGF 和抗 PD-1/PD-L1 治疗作用机制 抑制VEGF通路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2022年,全球PD-1/PD-L1抗体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87.64亿美元,获批上市的PD-1/PD-L1抗体(包括双抗)共计22款。而随着市场渗透率提升,行业整体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国内市场已成红海 国内PD-1/PD-L1单抗药物产业近年经历了从蓝海到红海的快速转变。由于创新药审批制度近年相对宽松,PD-1/PD-L1单抗通过小样本末...
PD-(L)1双特异性抗体是基于PD-(L)1单抗的概念而来,药物的成功率毫无疑问会有极大地提高;然而,当PD-(L)1成为标准疗法或者公认的优选治疗后,双抗与单抗之间的头对头研究也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基于PD-(L)1单抗的概念而来,双抗药物也应该开展与PD-(L)1单抗之间的头对头研究,从而证明先进设计理念转化为...
至此,替雷利珠单抗三大NSCLC适应症已全面纳入医保,成为唯一实现晚期NSCLC医保全程覆盖的PD-(L)1抗体。 不进医保的花式打法不同于前几年为进医保争得“头破血流”,如今手握PD-(L)1的企业对于医保准入已没有那么热衷,甚至康方和基石等在2022年国谈中选择战略性放弃医保。
单独使用抗PD-1体无效的肿瘤,这种“双特异性”TIGIT抗体即将显示出不可多得的治疗潜力。有意思的是,药物研发机构尚未披露这种抗体的另一个靶点具体是什么。 有业内人士指出:“继 PD-(L)1 抗体药之后,TIGIT 单抗将有机会成为首个通过Ⅲ期临床验证的新一...
而PD-1抑制剂——O药主要作用于T细胞的效应阶段,直接阻断肿瘤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T细胞上PD-1结合,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刹车”作用,重新激活T细胞,增强了T细胞效应功能。 除了上述经典机制解释外,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3],Y药还可通过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效应),清除肿瘤微环境内...
自2018年首款国产PD-1单抗上市到今天,已有13款国产PD-(L)1抗体获批上市,包括9款PD-1单抗、3款PD-L1单抗和1款PD-1/CTLA-4双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面对日益激烈的PD-1市场竞争,已有药企选择退出。2023年6月,誉衡药业宣布将出售所持誉衡生物全部股权,其主要产品正是...
在此对于抗PD-(L)1单抗的主要抗体亚型及抗体改造技术综述如下: 图4. 亚型的选择 由于抗PD-L1单抗,主要结合的是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是希望Fc段能够介导ADCC效应的,所以采用的是IgG1亚型。 图5. 派安普利单抗结合模型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采用的亚型就是IgG1型,通过Fc段的工程...
14款生物药中,国产1类生物药5款,进口9款。5款国产1类生物药来自恺兴生命、正大天晴、康方赛诺、兴盟生物、正大天晴这些国产药企。2024年首次获NMPA批准上市的生物药中,抗肿瘤适应症最多,共有5款,其中有3款为PD-(L)1抗体新药(PD-1单抗、PD-L1单抗、PD-1/VEGF双抗各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