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磁共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氢原子核在磁场中自旋运动时所具有的量子力学特性。在一个均匀磁场B0中,氢原子核的旋转(spin)会出现两种自旋状态,一种是沿着磁场方向(up状态),一种是沿着磁场反方向(down状态)。旋转的频率与磁场强度相关,称为拉莫频率。平均而言,大部分的原子核是沿着磁场方向旋转的,因此在达到平衡状...
原理:散开之后形成了相位差,用一个180°脉冲在xOy平面上实现翻转,这样相位差就反相了,经过相同的时间(90°到180°的时间间隔,即1/2TE)可以得到一个相位一致的强信号。 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公式如下: 根据选定TE/TR/T1/T2来得到质子密度权重的图像(只有它作为变量),同样也可以得到T1-weighted、T2-weighted的图像。
同理,在T2中,脑脊液是非常亮的信号,主要原因是当我们把纵向磁化翻转到水平磁化时,我们没有立即采集信号,而是选择等待一定时间,这对于横向弛豫较为缓慢的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因为它的横向磁化存在时间更长,而此时大都为蛋白质的白质位置横向磁化很快弛豫掉了,就看不到信号了,而这便是T2加权影像了。 脑横断面T2...
T2*→T2信号:xOy平面旋转的Mxy→感生的磁场为自由感应信号FID,经过接收线圈可转化为电信号,即以T2*为指数的正弦衰减函数。T2*<T2,象征了前文所述分子环境造成的磁场非均匀性(非恒定)及B0自身造成的磁场非均匀性(恒定)所导致的FID信号衰减加速。为准确测量T2,我们需要通过自旋回波序列等方式消除这一影响。 自旋回...
MRI中的T1, T2 和 T2*的原理和区别 MRI中的T1, T2 和 T2*的原理和区别 点击下方“影像达人馆” 后台回复“348” 查看答案↴ 示例:
横向弛豫过程横向弛豫过程1955年Hahn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均匀度不是十分理想的磁场条件下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2* 的方法,自旋回波方法自旋回波方法(Spin Echo,SE) 自旋回波序列是一个以90-180-180的脉冲序列, 90脉冲间隔时间TR(Time of Repetition,重复时间), 90至回波时间TE(Time of Echo,回波时间)。FID:由90脉冲作用...
MRI,即磁共振成像,其原理是施加磁场后原子核按磁场节奏振动,当磁场停止时,原子核恢复常态并释放电磁波能量,探头检测该能量用于成像。T1、T2是用于测定电磁波的物理量,它们作为成像数据。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用于临床工作,简称为T1,T2加权成像以此类推。“T1看解剖,T2看病变”这一...
T1和T2加权图像是MRI扫描中常用的两种成像方式,它们分别侧重于显示组织的不同特征。 T1加权成像是一种MRI成像方式,其信号强度与组织的T1弛豫时间有关。T1弛豫时间是指原子核在受到刺激后重新恢复平衡的时间。T1加权图像对脂肪组织有较高的信号强度,而对水和液体组织有较低的信号强度。这使得T1加权图像在显示解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