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MHC-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是指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蛋白质、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这些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首先在胞浆内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些8~11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肽段大小与MHC-I类分子肽结合区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的作用...
由于癌细胞的MHC-I抗原呈递是免疫细胞识别癌细胞的重要方式,因此围绕癌细胞MHC-I调控的研究非常多。 不过,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MHC-I抗原呈递过程中一些关键蛋白展开的。这些研究发现,一些关键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会导致MHC-I水平下降或者抗原加工/呈递不畅。 不过,在王俊等看来,上面的这些MHC-I正调控机制不...
激活的SUMOylation是癌症的标志。从对SUMO调节的免疫逃避机制的靶向筛查开始,我们确定了激活的SUMOylation的进化保守功能,该功能削弱了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的SUMOylation允许癌细胞通过抑制MHC I类(MHC-I)抗原处理和呈现机制(APM)来逃避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监测。 MHC-I APM的丧失是抗癌免疫疗法的常见原因,对S...
该研究开发了红细胞-MHC-I偶联物,首次证明了 仅带有抗原肽- MHC-I 复合物的红细胞就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临床策略。 众所周知,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通常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蛋白,因此,在输血时通常不会考虑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红细胞能...
当前领域的主流理论认为促进MHC-I抗原递呈途径的关键基因(比如B2M, TAP1/2, JAK等等)的突变或者缺失是绝大部分肿瘤MHC-I抗原呈递下调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基因的突变频率非常低,基于这些机制的潜在疗法 (比如gene therapy)对于肿瘤治疗实用性也不高,所以针对MHC-I抗原递呈途径的策略在肿瘤免疫领域一直没有得到显著的...
该研究开发了红细胞-MHC-I偶联物,首次证明了仅带有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红细胞就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临床策略。众所周知,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通常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蛋白,因此,在输血时通常不会...
因此,如果能识别与MHC-I抗原呈递相关的癌症特异性通路,特别是那些直接与膜MHC-I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为了系统地识别与癌症相关的MHC-I抑制因子,研究团队在人类和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进行了细胞表面肽-MHC-I引导的CRISPR-Cas9全基因组筛选。以AML作为筛选对象...
第一个被想到的原因,肯定是发生了导致MHC-I类分子减少的基因突变,不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却显示,只有1%的胰腺癌细胞会出现这类突变。于是研究团队采用荧光染色,对比了胰腺的正常导管细胞和癌细胞,来寻找消失的抗原。 这么一染色,原因就凸显了出来。那些消失的MHC-I类抗原,竟然都被一种与自噬相关的受体NBR1,运到癌...
通过提高肿瘤细胞MHC-I的表达水平,可以增强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恢复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抗肿瘤反应。因此,提高肿瘤细胞MHC-I的表达水平,尤其是MHC-I本底表达水平较低的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
由纳米颗粒上的pMHCI或工程红细胞组成的人工Ag呈递细胞以激活Ag特异性T细胞并增强其对癌症治疗的效应功能,肿瘤靶向抗体以递送被肿瘤蛋白酶切割的病毒肽,然后加载到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上,以将病毒特异性T细胞重定向至肿瘤,和用pMHCII分子修饰的纳米颗粒将自身抗原反应性CD4+T细胞重编程为抑制疾病的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