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UV原理:UV是一种基于样品分子吸收紫外线的检测技术。紫外线照射样品后,样品分子发生电子跃迁,从而吸收能量,使得紫外线的波长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光的吸收度,可以得到样品中化合物的浓度信息。 总之,这些仪器的原理都是基于样品分子的特性进行分离和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仪器可以相互配合,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荧光检测器(FD):氘灯作激发光源,波长范围250~600nm。其特点为灵敏度更高,检测限10-12~10-13g/ml(灵敏度比UV检测器高2~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对温度和流速不敏感,可进行梯度洗脱,所需试样量少,适于痕量分析,应用于组分吸收一定波长紫外光后发射荧光的物质,且荧光强度与浓度成正比。蒸发光检测器(...
灵敏度比示差折光检测器高,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基线稳定,适合与梯度洗脱液相色谱联用。 (1)ELSD检测原理 ELSD运行有三个过程:第一是雾化过程,用惰性气体或净化空气将色谱柱流出物雾化;第二是蒸发过程,在一个加热管(漂移管)中将流动相挥发;第三是检测过程,测定留下来的样品颗粒的光散射。所有商品ELSD都由一种或两...
由于芍药甙在紫外区有吸收,通过选择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以获得最大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选择合适的洗脱剂,以测定柱洗脱液在流动池中吸收紫外光的大小来确定其含量。3.试剂 3.1 重蒸水 3.2 甲醇(色谱纯) 3.3 甲醇(分析纯)3.4 芍药苷(paeoniflorin)标准品(C23H28O11)4.仪器 4.1 高...
检测器:UV紫外检测器 柱温:25°℃ 流速:1.0ml/min 进样量:10微升 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条件:A相为0.32%庚烷磺酸钠+0.136%KH2P04水溶液,B相为乙腈 📊 结果展示 样品信息:样品名称、采集者、样品类型、瓶号、采集方法等。 处理过程:处理方法、处理时间、运行时间等。
❖简述▪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特征,对该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特点 •操作简单•混合光谱 3 第三章第六节~第八节(UV、GC、HPLC)鉴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鉴别法 ❖方法▪仪器与用具▪试药与试液▪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记录▪结果判定...
1.HPLC仪器结构及原理 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离子交换作用或分子尺寸大小的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3.操作条件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要求:(1)溶剂应当是高纯度,溶剂与固定相不互 溶,并能保持色谱柱的稳定...
紫外可见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同一般分光光度计相似,实际上就是装有流动相的紫外可见光度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因此即使是那些光吸收小、消光系数低的物质也可用UV检测器进行微量分析。但它只能检测有紫外吸收的物质,而且流动相有一定限制,即流动相的截止波长应小于检测波长。如果溶剂中含有吸光杂质,则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