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通过特异性结合靶点以消灭癌细胞,因此ADC药物需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以避免胃酸侵蚀,并防止mAb骨架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一旦ADC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抗原-ADC复合物通常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内化。在形成初级内体后,该复合物会被转运至次级内体和溶酶体。随后,游离的载药通过连接子裂解或ADC自身降解被释...
HER2结合受损是导致ADC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种结合受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了ADC的治疗效果。 首先,HER2的可溶性截断胞外域(由HER2脱落产生)的生成,会导致HER2的胞内域(如p95HER2)的残留[2]。高水平的p95HER2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相关,而且同样可以导致T-DM1药...
ADC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在靶毒性和脱靶毒性(抗原依赖性毒性和抗原非依赖性毒性),前者是指ADC药物对表达靶抗原的正常组织产生杀伤效应而导致的毒性作用;后者则是指药物在不表达靶抗原的器官/细胞中产生的毒性作用。其中脱靶毒性是临床开发中ADC剂量限制性毒性(D...
其潜在机制可能与ADC的结构和功能有关。ADC不仅可抑制HER2二聚化和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还可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选择性和细胞毒作用,同时减少全身药物暴露导致的不良反应。ADC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可改善HER2阳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结局。 亚组分析显示,ADC作为一线治疗未显著改善既往未接受过抗HER...
新型ADC的药物机制差异 HER2是人类揭示乳腺癌精准治疗的第一个靶点,也是乳腺癌的经典驱动基因。在靶向治疗时代,HER2作为大分子单抗或小分子TKI研发的靶点;而在ADC时代则是递送载药的理想靶标,因其广泛表达于乳腺癌细胞表面,在传统定义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中,大约有60%存在HER2低表达(即IHC 1+或IHC 2+/ISH...
图1 HER2 ADC在HER2低表达肿瘤中的作用模式 以具有可切割连接子的ADC(抗体偶联药物)在HER2低表达肿瘤患者体内的经典作用模式为例,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下: 单克隆抗HER2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HER2受体结合,形成ADC-HER2复合物; ADC-HER2复合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被肿瘤细胞内化; ...
2024年3月4日,ADC赛道国内研发翘楚映恩生物的在研HER2 ADC抗体药物DB-1303有了新的进展,拟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进展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此前已经被美国FDA授予针对子宫内膜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
图1:ADC 类药物作用机制;图源:会议 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中文翻译为抗体偶联药物,顾名思义,偶联 —— 即将两种药物连接起来。具体为: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因此兼具化疗药物的强大细胞毒作用和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两种作用,大大改善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
ADC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1] 通俗来说 将ADC比作导弹的话,毒性药物就是弹头,甚至是核弹头,主要由它摧毁癌细胞; 抗体则是导弹的制导系统,依据它的特异性,毒性药物被精准地带到肿瘤所在位置; 连接子则是导弹的弹体结构,负责将抗体和毒性药物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