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全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气质联用仪。被分析样品经毛细管柱分离,进入离子源。采用电子电力标准配置(EI),产生正离子,在推斥、聚焦、引出电极的作用下将正离子送入四极杆系统。四极杆在高频电压与正负电压联合作用下形成高频电场,在扫描电压作用下,只有符合四极场运动方程的...
在环境领域,GC-MS测试可以用于分析土壤、水样和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而在食品安全方面,GC-MS测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毒素等有害物质。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GC-MS测试的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分析技术。接下来的章节将分别介绍GC-MS测试的原理、测试步骤...
其中GB 5009.19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标准与前一版“GB 5009.191-2016”相比,在原来GCMS的基础上新增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分析方法,同时目标物也增加了缩水甘油酯的测定。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污染物,在人...
与前一版“GB 5009.205-2013”相比较,在二噁英测定 “黄金标准”-气相色谱-磁式高分辨质谱法(GC-HRMS)的基础上,新增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为国内首个使用GC-MS/MS仪器测定食品中二噁英含量的国家标准。 岛津从GB 5009.205-2013标准修订开始,与制标单位及验标单位紧密合作,其三重四极杆气质联...
标准温度是指在GC-MS分析中使用的一组固定的温度参数,用于提高分析的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下是关于GC-MS标准温度的参考内容。 GC温度控制是GC-MS实验的第一步,它对于分离和定量目标化合物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GC-MS标准温度: 1.注射口温度:一般设置在200-250°C之间。温度过低会导致样品不完全挥发,影响分析...
2024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共计6项,将于2024年8月8日起实施。其中GB 5009.19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标准与前一版“GB 5009.191-2016”相比,在原来GCMS的基础上新增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分析方法...
GC-MS主要包括气相色谱系统(一般不带检测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几部分。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要求 质量范围 不低于600u 质量准确性** ± 分辨力(R)** W1/2<1u 信噪比** EI 100pg八氟萘,m/z272处S/N≥10:1(峰峰值) 正CI 10.0ng的苯甲酮,m/z183处S/N≥10:1...
GC-MS送样要求 GC-MS分析可用于液体,气体和固体样品,但主要限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 1、样品要求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正己烷等); 2、样品中不能含有水,盐类和酸碱类等物质; 3、应是易挥发的、热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分...
新增GB 5009.19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标准,这一标准在原有GCMS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MS/MS)分析方法,并新增缩水甘油酯测定。氯丙醇酯(MCPDE)与缩水甘油(GE)是食品加工中的常见污染物,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会释放出3-氯丙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