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esh_interval 参数决定了Elasticsearch多久执行一次刷新操作,将数据从内存写入磁盘,从而使新写入的数据可以被搜索到。默认值为 1s,即每秒钟刷新一次。 2. 确定Elasticsearch的配置文件位置 Elasticsearch的配置文件通常位于安装目录下的 config 文件夹中,文件名为 elasticsearch.yml。具体位置可能因安装方式而异,例如: 在...
index.refresh_interval 刷新时间,默认1 PUT index(_all)/_settings?preserve_existing=false { "index.refresh_interval": "15s" } 1. 2. 3. 4. 5. 6. 7. 2.ES索引备份数设置: index.number_of_replicas 备份数,默认1 PUT index/_settings?preserve_existing=false { "index.number_of_replicas": "...
numberofreplicas 副本数量 为了高可用 refresh_interval 数据能够刷新时间 默认是 1s 查询索引信息: http://localhost:9200/user 删除索引: 创建文档 POST http://127.0.0.1:9200/user/hello/_mapping { "hello": { "properties": { "id":{ "type":"long", "store":true }, "title":{ "type":"text"...
1、设置刷新时间(>30s) "refresh_interval": "30s",默认值是1,配置太少会产生大量的segment,影响查询写入能力。 2、禁用副本,写入完成后再打开副本 设置index.number_of_replicas = 0 副本会导致一份数据被写入多次。或者设置副本数不能大于1。数据导入场景shard和replica是同时写入的,都写入成功,这一次写入才完成。
refresh_interval 配置的刷新间隔。 ES默认刷新时间是1秒,可以设置刷新间隔时间。 PUT http://**:9200/IndexName/_settings { "refresh_interval": "40ms" }
refresh_interval:这个参数定义了索引刷新的时间间隔,默认值是1s。较小的时间间隔可以提供更实时的搜索和分析结果,但会增加系统的负载。较大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少系统的负载,但搜索和分析结果可能不够实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cron表达式:ES提供了类似于cron表达式的配置方式,可以设置定时同步的时间间隔。例如,可以...
POST /my_logs/_refresh #刷新my_logs索引 注意:为了提高写性能,腾讯云Elasticsearch的refresh_interval参数的默认值设置的是30s, 要30s才能查到数据,客户可以设置 refresh_interval 参数来把30s变成1s, 在kibana里写入语法修改: 代码语言:txt 复制 PUT /your_index/_settings { "index" : { "refresh_interval" ...
index.refresh_interval 执行refresh操作的频率,默认是1s(秒)。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可增大该参数值(例如10s),来降低refresh开销,提高集群性能。 index.unassigned.node_left.delayed_timeout 节点从集群中移除后,副本分片延迟分配的超时时间,默认是1min(分钟)。增大该参数值(例如5min),可以加快集群的恢复速度。
故障检测需要配置以下设置使用 形如:discovery.zen.fd.ping_interval节点被ping的频率,默认为1s。discovery.zen.fd.ping_timeout 等待ping响应的时间,默认为 30s,运行的集群中,master 检测所有节点,以及节点检测 master 是否正常。discovery.zen.fd.ping_retries ping失败/超时多少导致节点被视为失败,默认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