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化疗。N0N一GCB型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34% ...
1. GCB亚型:BTK抑制剂对GCB亚型的DLBCL基本上没有作用。 2. Non-GCB亚型:BTK抑制剂对NonGCB亚型的DLBCL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和效果。 3. 双表达患者:在NonGCB亚型中,双表达患者(即同时表达BCL2和MYC,超过一定的Cut off值)可能对BTK抑制剂的治疗更为...
·患者以“左侧大腿内侧包块”为初始表现,诊断为:DLBCL(non-GCB型)。 ·R-CHOP方案*1疗程后,NGS检测示CD79b单突变。 ·更换为R-CHOP+奥布替尼方案*3疗程。 ·PET/CT示全身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多维尔评分2分,疗效评估CR。 ·奥布替尼单药维持至今,疗效持...
29例Ann ArborⅡ期患者中27例血清LDH水平升高,5例有2个结外部位。在84例可获得 RNA 测序 (RNA-seq) 数据的患者中,71%的患者表现为non-GCB 表型(ABC和无法分类)。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36%的患者为 MYC/BCL2 双表达;1例患者为 MYC/BCL6 重排淋巴瘤,无患者出现 MYC/BCL2 重排。 通过建立简化的20基因...
切除颈部和立体定向脑穿刺活检显示non-GCB DLBCL 伴 BCL6 重排。ECOG 体能状态 (PS) 为1,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升高,IPI为3。 讨论 CNS 受累患者的初步评估需要与神经影像学相关的PET/CT,包括增强脑部 MRI 和有症状者的脊髓MRI,支持 PET/CT 评估 SCNSL 患者睾丸受累的数据不足,建议使用睾丸超声进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和非生发中心型(non-GCB)两类。基因表达分析显示,t(14;18) (q32;q21)易位累及bcl-2基因,只见于GCB型。3q27易位累及bcl-6,可见 于30%~40%的DLBCL。MYC基因在DLBCL中重排率为10%-15%。DLBCL的分子发病机制主要涉及BCL6,BCL2和MY...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将DLBCL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由于抗体的特异性和结果判读的主观性等原因,免疫组化分型的准确度较低,尤其针对ABC型的灵敏度不佳,无法满足精准分型的临床需求。基因表达谱的常用方法是从冷冻组织中提取RNA做微阵列分析,然而因其价格昂贵,并不是每位患者都可以承担...
DLBCL存在很大的生物学异质性,其不同诊断类型,往往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期。该患者为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的DLBCL,属于治疗和预后均较差的类型。 目前为止,R-CHOP仍然是各类型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面临复发。而复发/难治DLBCL,临床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标准治疗。因此,提前发现每个...
病理确诊:DLBCL,non-GCB亚型。治疗经过:2018年4月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替莫唑胺,CR。2018年7月自诉右眼视力下降。2019年5月来那度胺 25mg q4w维持治疗至2020年7月。疫情期间双眼视力下降严重,诊断为原发眼内DLBCL。传统疗法眼内注射MTX频次高,会导致结膜充血,角膜病变,且69%会进展。放疗法约60%出现...
该研究纳入了≥18 岁、不适合移植、复发/难治(R/R) Non-GCB DLBCL 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总客观缓解率(ORR)为 47%,完全缓解率(CR)为 31%;中位 PFS 均为 5 个月,达到 CR 的患者中位 PFS 为 21 个月;中位中生存期(OS)为 14 个月。此外,来那度胺还可以增强 CAR-T 后疾病进展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