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e 3d光谱中,Te/CN-NH3中的Te-Te键,与Te/CN-N2中的Te-Te键相比负偏移了0.46 eV,证明了NH3煅烧过程改变了Te的配位微环境,导致Te NPs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 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表征了材料的电子性能。引入Te NPs后,复合...
HKUST-1的桨轮结构中Cu二聚体(氧化态:2+)的电子结构处于反铁磁单重态,并且波函数离散于羧酸基团。二聚体的Cu2+氧化态与XPS测定一致。在250℃下煅烧1小时后, HKUST-1的EPR信号强度增加且峰变得更尖锐。随着时间增加3小时,EPR信号强度,峰值宽度减小,...
原位和operando技术在这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提供了对催化剂真实工作状态的洞察,这可能是静态或非原位测量无法捕捉到的。 某些技术更适合于原位应用,并且已经被广泛用于确定CO2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结构,特别是基于X射线的方法(如XRD、XAS和XPS),以及其他光谱方法,如电子顺磁共振(EPR)、红外(IR)和拉曼光谱(图11)。在...
图4. Zn-S-COF、Zn-CCOF、[Emim]BF4@Zn-S-COF和[Emim]BF4@Zn-CCOF的光学性质表征:(a) Zn-S-COF和Zn-CCOF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插图为带隙);(b)能带结构示意图;(c) 瞬态光电流响应;(d) 光致发光光谱图;(e) 时间分辨PL光谱图;(f) 420 nm光照射下的EPR光谱图(来源:Adv. Mater.) 光电性质...
1. 结果表明,温度是在KHCO3溶液中生成OH-自由基的关键参数,在5到40°C之间,DMPO-OH的EPR信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图4. 不同溶液中抛光铜板的氧化腐蚀。 铜板在KHCO3溶液中的氧化腐蚀:鉴于在KHCO3电解液中OH-自由基的稳定生成,认为这将导致Cu金属的氧化腐蚀程度更高。将一块抛光的铜板(图4a的插图)放入CO2饱...
目前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机理研究主要通过原位表征技术确定反应中间体和催化活性中心[4],主要涉及的原位表征技术主要包括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原位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原位红外光谱(DRIFTS)[5-7],其中原位红外光谱(DRIFTS)最为常见[8-13]。
通过EPR,表征出了HCO3-溶液中的氧化性物种为强氧化性的OH•自由基,其导致了CO2RR中OD-Cu电极表面的快速再氧化行为的发生,且其不断的生成会导致溶液中Cu金属显著的氧化性腐蚀。 通过原位Raman光谱、二次离子质谱并结合氧同位素标记技术,发现HCO3-溶液中HCO3-阴离子与溶剂水分子间快速的氧交换提供了OH•生成的氧...
f) BrER期间的准原位EPR测量。g) 针对Pt1/NCNT提出的BrER机制。h) Pt1/NCNT上BrER和ClER的Gibbs自由能图。图3. a) 在 1 M KBr 或 KCl 电解液中,Br 介导的 C2H4 氧化成环氧乙烷的机理。b) 在 1 M KBr 电解液中,Pt1/NCNT 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由 Br 或 Cl 介导的 FEEO。图4. a) 在 H 型池...
原位表征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反应中间体和确定催化活性中心,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研究领域[5]。 原位红外光谱(DRIFTS)是光催化CO2反应机理研究中最常见的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反应中间体及反应路径[6,7]。 此外,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原位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UV-vis)、DFT计算也可被用于反应机理研究[8-10]。
EPR表征、CO和CO2的吸附量与氧空位含量关联表明CO、CO2在金属氧化物上的氧空位被吸附和活化。H2-D2交换实验证明,Zn基尖晶石结构ZnGa2O4、ZnAl2O4、ZnCr2O4活化H2能力显著高于MgAl2O4,ZnAl2O4催化剂活化H2能力也远高于单独Al2O3组分,说明-Zn-O-结构上是H2活化的主要位点。通过调变SAPO-34分子筛的Si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