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西班牙UPV-CSIC化学技术研究所(ITQ)的Avelino Corma教授在Chemical Reviews上撰写了长篇综述,对多相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尝试从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理解从单原子到团簇到纳米粒子的催化行为。 不同尺寸的金属物种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的比较。图片来源:Chem. Rev. 首先,作者先讨论了不同尺寸金...
对于金属颗粒来说,随着尺寸的变化,从单原子到团簇(一般来说,小于1 nm的颗粒可以成为团簇)到纳米粒子,它们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都会产生变化。对于纳米粒子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相催化的“纳米效应”已经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了。随着表征仪器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把关注点转到了小于1 nm的区域(subnanometric metal sp...
Chemical Reviews:一文读懂双金属催化剂:双金属单原子/团簇/颗粒催化剂 mp.weixin.qq.com 吴忠帅课题组Angew:铜掺杂镍钴合金实现高效电催化甘油氧化制甲酸耦合硝酸还原合成氨 mp.weixin.qq.com 电子科大董帆PNAS:CuAg合金促进C-C偶联提升CO₂-C₂H₄光合成性能 mp.weixin.qq.com 【催化】福大徐艺军课题组:操...
近日,来自西班牙UPV-CSIC化学技术研究所(ITQ)的Avelino Corma教授在Chemical Reviews上撰写了长篇综述,对多相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尝试从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理解从单原子到团簇到纳米粒子的催化行为。 不同尺寸的金属物种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的比较。图片来源:Chem. Rev. 首先,作者先讨论了不同尺寸金...
此外,MOF的可控热转变可以将它们升级为使用活性单原子催化剂(SAC)功能化的纳米材料。MOF及其衍生物的这些独特功能使它们可以用作催化的高度通用平台,实际上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这篇综述中,北京大学邹如强&日本CHeM-OIL Xu Qiang概述了基于MOF的材料在单个金属位点催化的最新进展,重点是其结构及其在热...
近日,受《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主编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侯高垒教授等人对课题组近年来在富勒烯-金属团簇结构、光谱与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述评。富勒烯的发现源自研究人员对星际碳物质的探索,于1985年由Kroto、Smalley和Curl等人首次实验发现,并因此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富勒烯的高稳...
这涉及选择高导电性的碳基底物,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MXene,并用带有极性的无机组分装饰,例如单金属、金属团簇、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等,以充当硫的载体。在这种设计中,具有不同纳米结构(如空心、多孔和核壳结构)的碳材料...
要点一: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为了防止金属原子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聚集形成团簇或更大的纳米颗粒,作者以金属卟啉为金属源,利用卟啉络合物中的MN键有效地防止了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金属键的形成。通过卟啉络合物与前驱体氧化石墨烯之间的π-π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成功将金属原子负载到石墨烯的表面上(图2a)。以Ni-...
迄今为止,富勒烯原子团簇及其衍生物已涉及到生命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催化化学等众多领域,可用于复合材料、建筑材料、表面涂料、火箭材料等等。虽然其广泛应用还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但随着人们对其不断认识,相信基于C60的各种应用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若将富勒烯看作多孔碳材料的模型,那么原子数精确的富勒烯-金属团簇则可作为碳基载体金属催化剂的模型,从而在团簇催化研究中巧妙地考虑载体效应。通过深入研究C60V+催化水分解生成H2和O2的微观机制,团队发现C60具有显著的载体效应,不仅可以作为水分解制氢的“摆渡车”(几何效应)帮助氢原子转移和氢气形成,而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