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个基于纳米抗体的CAR-T产品——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这标志着纳米抗体CAR-T疗法进入了临床应用的新时代。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纳米抗体CAR-T疗法有望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纳米抗体技术服务领域,耀海生物拥有...
由于scFv分子质量小且特异性高,它广泛用于CAR靶向域设计和双特异性T细胞抗体的开发。然而,scFv的高自聚集倾向易导致CAR-T细胞耗竭(图2A),同时还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从而影响其临床效果。相较之下,纳米抗体,即一种发现于驼科动物及软骨鱼类中的重链单域抗体(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
尽管基于scFv的EGFR靶向CAR-T细胞已有广泛研究,基于纳米抗体的EGFR靶向CAR-T细胞研究仍相对较少。Albert等人通过纳米抗体设计了EGFR的靶向模块,用于重定向表达UniCAR的T细胞(UniCAR-T细胞)。这些UniCAR-T细胞在靶向EGFR阳性肿瘤细胞时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特别二价纳米抗体重定向模块时,针对低水平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展...
针对VEGFR2的纳米抗体CAR-T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是一种位于内皮细胞表面上的一种受体,参与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常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常有过度表达。近年来,VEGFR2作为CAR-T疗法的潜在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五种基于传统抗体scFv的CAR-T产品,并且在2019年FDA批准了首个基于纳米抗体的CAR-T产品,即赛诺菲的纳米抗体,名为Caplacizumab,用于治疗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以及新冠期间,在应对SARS-CoV-2时产生的大量基于纳米抗体的潜在治疗方案,...
陆佩华院长率领的团队在研究中,创新性地利用了基于纳米抗体的CD7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CAR-T),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与传统抗体相比,纳米抗体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纳米抗体体积小,亲和力高,仅需用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便能充分发挥其靶向特性。此外,我们的研究团队还发现,基于纳米抗体的CAR...
近日,易慕峰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靶向CLDN 18.2的自体CAR-T细胞候选药物IMC002已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FTD),拟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CLDN 18.2阳性胃癌患者。 IMC002是一款基于高特异性VHH纳米抗体选择靶向CLDN...
易慕峰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孙敏敏博士表示:“IMC002是首个完成注册临床1期的纳米抗体序列制备的实体瘤CAR-T产品,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这不仅凸显了全球晚期胃癌患者对于创新且有效治疗手段的迫切需求,也代表了我们公司在全球新药临床研发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IMC002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步伐,...
在2025年1月14日,陆道培医院的陆佩华院长和她的医学团队在国际著名的《Blood》杂志上发布了一项关于CD7 CAR-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重要研究。这项突破性的研究表明,基于纳米抗体的CD7 CAR-T疗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为难治复发性AML患者提供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