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知道总理是一位伟人,为党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操劳了一生,但是我不太懂他对于我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次,我找到了答案。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在纪念馆的展览里,也有这一部分。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
也印证了他读书时说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时我们的总理,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曾经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依然是国际关系维系平和的准则。因而周总理成为了,首位让联合国降半旗的中国人。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演讲 第二位则是,我们伟大的朱老总。同样是在1976年,人民群众还没有从周总理逝世的悲痛中恢复...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上文写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 的需要;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 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 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
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就非常有报国大志,校长点名提问时就清晰而坚定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传世名言,此后一生也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施展自己的抱负,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淮安参观时,我看到了1958年6月29日周总理亲笔给时任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及淮安县委写的信,希望当地平掉周家祖坟:“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
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和曾国藩经世致用的思想,被一百年后的一位淮安人发扬光大了,他就是救万民于水火的周恩来总理。这位是自小便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人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总理从小细读《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著作,也说“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接着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然后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最后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让...
这一年,他已上任二十七个年头了。曾经那个说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如今已是满脸沧桑。那些个年头,周总理一心为着新中国,为着咱中国老百姓,那真是尽心尽力。到了最后那段日子,周总理被病痛狠狠折磨着。随着“这儿没事,去照看别的生病同志”这话一出口,周总理就合上了眼睛。这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课稿(精选6篇) 一、说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