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读后感 1 据说。普通人对大脑的利用率只不过2%-5%左右。 如果大脑的2%-5%就足够支配一个普通人的正常人生。那么我们的大脑体积或许应该只有现在的10%大才对。而超额的未被开发的部分是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说存在即合理的话。 它们应该是用来进化的吧。我猜想。 就像是未开启的密码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
24个比利读后感 1 据说。普通人对大脑的利用率只不过2%-5%左右。 如果大脑的2%-5%就足够支配一个普通人的正常人生。那么我们的大脑体积或许应该只有现在的10%大才对。而超额的未被开发的部分是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说存在即合理的话。 它们应该是用来进化的吧。我猜想。 就像是未开启的密码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
24个比利读后感(一) 大力 最近这段时间,外头喜欢上了心理学研究。那么有什么感受呢?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学阐扬果然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前路未卜的学科。光看基础心理学,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味道感知和感知,气质和性格,神经和大脑,思维和意识,记忆和语言,人格和智力,情绪和动机等。是不是很枯燥。 而前看了本...
《24个比利》让我们多认识了人类又一个真实的自我,感叹人类精神世界的变幻莫测与深不可测。比利的故事其实是个悲剧,一个只有在文明社会,才会发生的悲剧。他多重人格的形成,其实是因为在孩童时期遭受了严重家庭暴力的所致。读后感比利生父酗酒,使用暴力,在他自杀死后母亲改嫁,没想到噩梦还在继续,多次被继父殴打、威胁...
如果《24个比利》是一本虚构小说,我会看得更欢快淋漓,然而这是一部纪实小说,越看到后面,越是觉得每一个字都带着血…… 比利的一生十分坎坷,在他年幼时父亲就自杀了,而母亲却没有给予他更多的母爱,反而动不动拿他做出气筒。随后,母亲很快改嫁了,继父却是一个衣冠禽兽,不断地打骂、羞辱和性侵,折磨着年幼的比...
前后句都是事物对立面,致意比利的人格分裂。“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王阳明老师心学家陆九渊发问。“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尽量还原文章原本的意思,就如后人对前人文言文的注解尽量理解并写出原义的事例,可以简单解释为“文本还原”。“六经注我”就是把六经的思想,稍加转化,成为了我的思想之一,以六经来表达自己的...
24个比利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老板的员工等等,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处于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的状态也总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需要强硬,有时候又需要软弱,我们切换自如,像是经过千锤百炼一样。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正的性格,脾气,秉性是...
这本书与《24重人格》不同,它不是以第一人称,所以内心戏的篇幅并不长,感染力也稍逊色。但或许这样更公正些。评判最好靠正直的善良。 比利罪恶的开始也源于本不该遭受的伤害。受暴者变成施暴者。《聚焦》《露西亚之后》,我十分相信情况常常就是这样的。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最弱的人往往最容易被侵害,孤独...
观看完《24个比利》第一直观感受是刺激和震惊,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人拥有24个独立的人格,每个人格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在语言、年龄、体型、性格甚至性别都完全不同,且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特别是他们在切换的时候,真的!amazing! 接着就是一种同情和理解,比利小时候悲惨的经历对他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