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世纪50-60年代,党和国家强调和重视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倡导劳动光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更加重视科技和教育在劳动生产中的作用,倡导体面劳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一变化( )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B.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C.强调教育服务于生产实践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反馈...
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自给,我国曾大规模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杂交稻的广泛推广,粮田面积下降较大,但总产量仍不断增加。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50年代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的投入主要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 C.生产资料 D.科技 2.20世纪80年代后,增加粮食...
20.读图.回答问题.(1)20世纪50年代后.引起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出现世界工业大转移的根本原因是A.A.新技术革命的产生 B.劳动力价格因素 C.环境因素 D.工业布局的变化(2)从60年代到9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在亚洲的转移趋向是A.A.日本→新加坡→中国 B.韩国→新加坡→
《共大赞歌》是一首在中国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赞美和对劳动、学习的热情呼唤。这首歌曲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 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一所独特的大学,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旨在培养...
【例1】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劳动的历史,一部奋斗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我们有了首批自己制造的飞机、汽车;60年代,我们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70年代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1】由题目可知,20世纪50年代时,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劳动力充足、原材料丰富,以及海运便利,与地形平坦关系小,故选A。 【2】由题目可知,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50年代时属于原料密集型;60-90 年代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低;90年代以后属于技术密集型;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故选D。 本...
(2)阅读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台湾投入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20世纪50年代,主要出口产品特征为初级产品,主导产业类型为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主要出口产品特征为普通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