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币制改革名词解释: 1948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经济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原料不足,粮食奇缺,各大工业部门之间发生严重的比例失调,同时,通货膨胀日趋恶化,钞票发行猛增,物价飞涨,马克形同废纸,导致政治经济的严重不稳定。创造新货币和建立新币制的需要迫在眉睫,币制改革的第一个法律“通货法”于1948年6月通...
:1948年币制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当时法币恶性膨胀、社会急剧动荡、财政严重危机、资金大量逃避等现状下的被动选择。规定凡是国统区百姓中持有黄金、白银、银元、外币者,都必须限期到中央银行兑换成金圆券(纸币),凡是在国外存在外币资产者,均须限期申报登记,并移存国民党控制的中央银行,否则,便是“自绝于国家民族”,“其...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由军人政府领导,有美英法等国监督实施;依据材料“货币法,把西德马克确定为唯一的合法货币.“第二法”(货币发行法)建立了德意志国家银行(后来成为联邦银行)”、“一星期后生效的“第三法”(货币转换法)”、“以及众多的法规条例,拉开了币制改革的序幕”可以得出分步进行,以法律、法规作为改革保障....
不过,这样一种注定要失败的币制改革,蒋介石其实早在1947年6月就准备要实行了。他还为此再三征询过民国金融界“四大名旦”之一、江浙财团代表人物张嘉璈的意见。而张嘉璈则在1947至1948年间多次向蒋提出告诫,决不能实行这样的币制改革,否则前途不堪设想,但是他的告诫终究未被蒋采纳。从理论上及外国币制改革的...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在国民党统治下作为统一国币使用了13年的法币被新出炉的金圆券替换。但是,金圆券进入流通领域不过短短70天,便重蹈了法币因过量发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覆辙。此次币制改革( )①导致更为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②使得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和外币。 A. 金圆券 B. 银元 C. 美元 D. 军用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正确答案:A 解析: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一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的比率收回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进行“币制改革”,希望通过发行金圆券和限价的方式挽救国统区内的恶性通货膨胀。改革仅持续两个月即宣告失败,但国民政府却因此共收兑金银外币价值2亿美元
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A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币制”,发行金圆券。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所有商品折合金圆券出售。但结果是,商品流通瘫疾,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就急剧贬值,最后形同废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老百姓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被黄金一样被抢购的...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率回收法币。按《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为20亿元,而当时的法币发行额折合金圆券才2亿元。国民政府的做法( ) A. 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 加剧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 使国统区财政经济开始崩溃 D. 力图扰乱解放区的金融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