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军事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会后成立“防共委员会”,实施“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等一系列伎俩,全国各地的反共活动日趋严重,接连发生了袭击和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后方工作人员的严重事件。在鹤山,国民党也多次掀起反共逆流。
486.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把对付共产党问题作为重要议题,决定了( )的方针。此后,各地的反共摩擦活动日益严重,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新的危机。 A.“溶共”“防共”和“限共” B.与共产党全面合作抗日 C.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487.1939年11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〇师的配合下进行( ),击毙日本独立混...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对共产党的方针是( )。A.制造反共军事摩擦 B.“溶共”、“防共”、“限共”、“反共”C.“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D.“政治限共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1942年5月,在太行区反“扫荡”和保卫八路军总部的战斗中,八路军副参谋长()英勇牺牲。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它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日转移到对内反共,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之后,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定了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春,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逼迫中共山东分局取消胶东北海...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 反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 ...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将其政策的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反共的具体办法。此后,便集中力量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发动进攻,制造了博山、深县、平江、确山等惨案,及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1939年冬至1940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