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次接触中,张学良终于说出了他的观点:抗日必须团结全国的力量,蒋介石虽然有私心,但他的军事实力是当时中国最强的,必须争取他加入抗日阵营。中共不能再喊“反蒋抗日”的口号,而是要改成“逼蒋抗日”,用压力促使蒋介石改变立场。周恩来将这一建议带回中共中央,引发了高层的激烈讨论。中共高层在讨论张学良的建议...
1936年对中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日本已经攫取了东北,国内却仍处于内战状态。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看似只改了一个字,却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这个改变背后,牵扯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涉及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张学良等历史人物。是什么促使中共做出这样的改变?这背后又有着怎样...
为了使全党了解放弃反蒋口号的必要性,1936年9月1日和17日,中共中央先后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和《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指示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
中共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政治形势的变化,放弃了“抗日反蒋”的口号,采取了“逼蒋抗日”的政策,1936年,中共多次致书蒋介石国民党,促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不得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
早在5月5日,中共即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中共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政治形势的变化,放弃了“抗日反蒋”的口号,采取了“逼蒋抗日”的政策,1936年,中共多次致书蒋介石国民党,促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不得不放弃“...
关于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反蒋方针的指示, 最早见 于 1936 年 8 月 20 日红军总政治部的一份电报中, 其中明确提出:"对蒋介石及其 南京政府应改变过去抗日必须讨蒋的口号". 此后明确的关于改变"抗日反蒋"方 针的指示, 见于《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 年 9 月 1 日. 38 © 1994-2010 China ...
对于“逼蒋抗日”,毛泽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高举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以一致抗日的口号,首先逼迫蒋介石“停止进攻红军与进犯苏区”的内战。也就是通过政治斗争,以求得中共仅靠军事斗争一时难以获得的生存、发展到抗日的权利。 毛泽东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展开政治斗争。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因此正确选项为C选项。 干扰选项分析: A选项是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内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