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发布,推荐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为130/80mmHg。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是否该下调诊断标准的问题引起了多方讨论。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正式作出回应,仍维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中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即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140/90标准更符合...
该研究总结了目前所有74项临床试验(共含306273病人)的结果,发现:在血压130/80~140/90毫米汞柱的人群中,没有证据支持抗血压药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和死亡的风险,不支持将高血压切点下移到130/80的建议。
研究还发现,血压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的中青年居民15年后有65%的人群血压会进展为≥140/90 mmHg,其心血管病风险比那些血压仍<130/80mmHg的人群增加了3.1倍。但对于≥60岁的居民,血压在130/80 mmHg-140/90mmHg之间的人群没有明显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允许老年人群体血压可以适当控制...
首先说明一下,对于130/80的这个高血压诊断标准,仅仅是出现在了美国的高血压相关指南中,而并非所有的国外诊断标准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在2018年新发布的欧洲高血压相关指南中,和我国一样,仍然把诊室测量血压超过140/90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个人观点来说,本人也更倾向于后者。其实相比于纠结130/80算高血压,还...
按照旧的诊断标准140/90mmhg,我国18岁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约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1];按照最新的130/80mmhg的诊断标准,中国有5亿的高血压患者,一夜之间新增2.5亿高血压患者,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先是卫健委出来澄清“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依旧是140/90mmhg”[2],然后该指南又下架了,...
因此,130/80mmHg应当看作是高血压发生的预警信号,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阻止与延缓血压的继续升高,...
当然,并不是说老年人必须把血压降到120/80mmHg。65~79 岁如果每遇特殊情况,血压大于150/90mmHg的时候建议开始吃降压药;第一目标降到<140/90mmHg;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酌情继续降压。如果降压后会导致老人不适,那么不强求降压。≥80 岁的老年人,收缩压也就是高压≥160mmHg 时候开始药物治疗。≥80 岁的...
这些机构在业界都拥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因此新版指南可谓非常权威。新指南最大的改变,就是将高血压的诊断界值、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等内容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一时间这一结论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大家也纷纷转发。按照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
按照血压超过140/90属于高血压这个标准,我国高血压人数大概2.5亿左右,可是就在昨天《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刚刚发布,高血压标准下调至130/80mmHg,根据孙英贤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如果把≥130/80 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将高达58%,患病人数超过6.1亿。霍勇教授团队的...
血压130/80mmHg与140/90mmHg对身体的差别也就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具体影响分别描述如下: 一、血压130/80mmHg,属于正常血压,对人体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一般患者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除非基础血压偏低,在出现血压升高至130/80mmHg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或胸闷等症状,此时需要动态监测血压的变化,因为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