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齐东县属惠民专区。1956年3月,齐东县、高青县合并为齐东县(驻地高青县田镇)。1958年11月,撤销齐东县。1252年(元宪宗二年)建县之初,分为4乡46图。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把邹平县的会仙乡划归齐东县。1462年(明天顺六年)划为9乡51图,即正德乡、青城乡、嘉会乡、固均乡、临清乡、会仙...
建国以后,齐东县属惠民专区,县城迁至麻姑堂。1956年3月,高青县并入齐东县,驻地迁往今高青县田镇,1958年恢复高青县,撤销齐东县,其辖区分别划归邹平县和博兴县。至此,建县700多年、诞生过元朝状元张梦鲸、明代进士王文烨、抗日名将赵尚志等历史名人的齐东县成为历史记忆,但在青岛、上海乃至台北等多以地名作为路名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齐东县的建制历程可以追溯到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当时在大清河南岸的赵岩口设立了一个名为齐东镇的地方(位于今山东省邹平县台子镇旧城渡口附近)。由于原县址遭受冲毁,遗址中保留有96年间的魁星楼遗迹。起初,齐东镇隶属于邹平县的管辖之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齐东镇被...
然而,1892年洪水再次来袭,冲毁了梯子坝,迫使县治迁至九户镇,即今天的台子镇。在新的县城建立过程中,尽管衙署和庙宇迁至九户,但居民和商贾多未迁移,形成了今天的台东、台西和城关诸村。直到1950年,齐东县址历经多次迁移,最终部分并入邹平和博兴,恢复为高青县,齐东县名就此消失。
这一带地区的济南府齐东县王氏家族后人》 彰武县阿尔乡镇菜园子王氏家族历史记载: 历史上溯大约两百年前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来自山东济南府齐东县的我王氏先祖“王纯荣”(原山东莱州府潍县王氏家族宗谱“存”字辈)四个儿子率领全家挑着担子披星戴月历尽艰难闯关东,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奔大东北! 在辽西北跨过柳条编后...
正德十年(1515年),在齐东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知县萧敬谏不仅首次倡修了《齐东县志》,而且因为齐东城临近大清河,重修、加固了城墙。整修后,齐东城墙周长五里有余,高一丈七尺,宽一丈二尺,城外护城河宽七尺,深一丈。县城开六门,东曰迎旭、西曰迎恩、南曰凝秀、东南曰放海、北曰拱极、东北曰通汲。其后,万历...
齐东县令的奇异遭遇:蜘蛛与蛇的交锋 徐公,时任齐东县令,以清正廉洁闻名,深受百姓爱戴。在县衙中,有一座奇特的楼阁,专为储存菜肴与食品而设。然而,近段时间,楼阁内频频发生怪事。每日清晨,仆役们发现食物被肆意偷吃,原本整齐的菜肴散落一地。徐公对此十分恼火,责备家人却不知真相。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齐东县的人口构成以原居民为主,但大多数居民是在洪武年间迁移而来,他们多源于直隶枣强,在平叛田丰毛贵之乱后的洪武五年,他们举家迁移到今日齐东县的邹平、高青、惠民交界地带。如东望庄(现为台子镇的北董村和南董村)的周氏族谱中就记录了这段历史,展现了这个地区的移民背景。
齐东县的历史文化遗址丰富,其核心区域在旧城渡口附近,曾有齐东县城遗址,抗战期间因黄河冲击而受损。遗址中,曾可见魁星楼和牌坊的遗迹,反映了其昔日的辉煌。齐东城内建筑众多,包括先农坛、山川雷雨坛、社稷庙、城隍庙等,城东门处的孔子学宫和东皋书院则象征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传统。遍布全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