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是一剂经典的中药方剂,由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组成。其功效主要体现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清热燥湿、扶正祛邪等方面。具体如下: 1、平调寒热:黄连汤能针对上热下寒证发挥独特作用。方中黄连苦寒,清上焦之热;干姜、桂枝辛温,散中焦与下焦之寒,寒热并用,使上热得清,下寒得...
黄连汤源自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伤寒论》,由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在《伤寒论》中提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处方组成 黄连三两,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制作方法 上...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金匮要略·肺萎肺病咳嗽上气病》:"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子大枣泻肺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本案辨证...
病情分析:黄连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干姜、桂枝、人参、大枣和甘草等组成。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燥湿、温中散寒、扶正祛邪,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尤其是寒热错杂的病症。 1.黄连(3-6克):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能够抗菌消炎,对于治疗脾胃湿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有显著效果。 2.干...
【方剂名称】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4两,熟艾(炒)2两,苦参3两,槐白皮3两。 【制法】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疳湿匿虫下部疮烂。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重者不过3剂。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
黄连汤的组成有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共计七味药。 黄连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是治疗脾胃疾病的经典方剂,具有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的特点。 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失眠、胃痛、反流性胃病、腹泻、腹痛、慢性...
病情分析:黄连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肠不适和心神不安。其配方及功效如下: 1.配方组成: 黄连:9克 干姜:6克 桂枝:6克 人参:6克 半夏:9克 大枣:4枚 甘草:6克 2.功效说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主要针对胃肠道的湿热。 干姜和桂枝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胃部寒凉引起的不适...
另外这里面呢有桂枝,桂枝本身是一个味辛温,归辛经,归肺经,它本身有一个解肌发汗的功效,在这里是一个温通经脉的作用,黄连汤里面有一组症状是有腹痛,它是靠这个桂枝温通经脉,由上通下,其实桂枝还有一个降逆的作用,它这里面就起这个作用;当然这里面还有这个人参,当然现在用党参代了,我们知道它是一个...
【方剂名称】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1两,大青1两,山栀子仁1两,茵陈蒿1两,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芒消1两,大黄(细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遍身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名称】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甘草(炙)3分,朴消(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毒气上攻,眼生浮翳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早、晚食后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