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寒,健脾助运。适用于中阳不足,运化失司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面色苍白者,加当归;胃脘痛明显者,加炒蒲黄、三七粉。【组成】桂枝、芍药各10克,饴糖、黄芪各20克,大枣克,高良姜、陈皮、炙甘草各6克。【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黄芪健中汤加减 黄芪健中汤加减是以炙黄芪,桂枝为主料制作的药膳。原料 炙黄芪18~24克,桂枝6~9克,杭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瓦楞子15克,饴糖2~3匙。做法 先水煎瓦楞子,后入余药,煎好取汁,放人饴糖溶化服。日1剂。功能 温中补气,缓急止酸适用于脾胃虚寒,胃脘疼痛,属虚寒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李时珍智医黄芪健中汤组成 李时珍智医 黄芪建中汤之组成,乃黄芪、大枣、白芍、桂枝、生姜、甘草与饴糖也。此方中,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共奏温补气血、缓急止痛之效。古方之中,药物用量或有不同记载,然其大旨不离其宗。小哥若欲用之,当视具体病情而酌定用...
香砂六君黄芪健中汤是中医方剂名。用途 温中健脾 苔浊 大便粘腻 嗳气反酸 胃痛加重 四肢酸软 乏力 便溏 纳呆食少 食后胀闷痞满 喜按喜温 胃脘隐隐作痛 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 理气和胃 脉滑 材料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陈皮10g,半夏10g,炙黄芪15g,砂仁6g(后下),...
黄芪建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和黄芪组成。它的用量是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这种方剂主要用于温中补气,和里缓急,适用于阴阳气血俱虚证的患者,症状包括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
香砂六君黄芪健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它能调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其主要材料有: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炙黄芪15克,砂仁6克(后下),木香6克(后下),饴糖20克(溶化),苦参10克,鱼腥草15克,...
原方:黄芪一两半、桂枝、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擘)、胶饴(饴糖)一升。 黄芪、白芍、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擘)、胶饴(饴糖)。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用法: 煎汤取汁,兑入饴糖,再以文火缓缓溶化,分2次温服。
同时辅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其中胃俞穴俞募相合、建运中州;足三里能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益气止痛;中脘穴位胃之募穴,可调胃补气、化湿和中;神阙穴可温暖下元、消除寒积;脾俞温运中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建中汤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