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备集团巅峰时期,地盘横跨荆州、益州、汉中,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结果因为封赏问题,硬是搞出了个“内部撕裂”。这事儿的导火索,其实就是刘备给黄忠封了个“关内侯”,还让他当了后将军,直接惹得关羽暴跳如雷:“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一句话,直接把刘备集团的“家庭伦理剧”推向高潮。黄忠这...
诸葛亮的劝说 关羽的高傲刘备集团人人皆知,根据《三国志》记载,当刘备产生册封五人想法时,诸葛亮是不支持的。诸葛亮对刘备说道:“黄忠的名望无法和张飞、马超相提并论,因为马超和张飞就在身前,见到过黄忠的功劳,就算让他们一同册封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关羽远在荆州,听到后肯定不会乐意。”从这里就能看出,...
包括和关羽一样追随刘备多年的老臣心里都是差不多的想法,连第一谋士的诸葛亮也是如此,而其他人的内心一样因此泛起了涟漪。刘备可能并没有想到,封赏黄忠这件事竟然会成为自己所统领的内部集团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又或者说也许他为了自己的大计根本就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这些就不得而知了。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
君臣消息交换不及时,可是战争是刻不容缓的。黄忠封侯可不是随便封着玩的,刘备当时就告诉了众人,今后重用的对象是黄忠。有人起就有人落,受冷落的便是诸葛亮等人了。可能诸葛亮也没有想到,蜀军由盛转衰的那一天来的那么快。荆州是魏、吴、蜀的交界处,刘备想争没有错,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忽略粮草供...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师,对于刘备的这一决策表示了担忧。他深知,过于集中的爵位分配会导致其他将领感到不满,进而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然而,刘备出于对黄忠个人功绩的高度认可,坚持自己的决策,未能充分考虑到诸葛亮的忠告。这一决策的直接后果是,刘备的集团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一些长期跟随刘备征战的将领,如...
其实刘备心里是有顾虑的,这顾虑来源于诸葛亮。按理来说,封侯人选实在轮不到黄忠,论功劳和苦劳他都比不上诸葛亮。可刘备就是不想让诸葛亮成为受封的人,所以才把这个位置给了黄忠。诸葛亮神机妙算,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刘备既是欣慰,同时心里也不由生出几分忌惮。害怕有朝一日,诸葛亮想要这个天下...
刘备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劝,非要封黄忠当后将军、关内侯,这下可好,关羽和刘备的矛盾一下子就闹大了。要不是费诗能把事儿给糊弄过去,水平够厉害,当时刘备的集团没准就得散伙。要是关羽跟刘备翻了脸,他肯定瞧不上孙权,不会去投奔,那离开刘备的关羽会去哪儿,各位读者心里大概都能想到差不多的答案。这时候...
刘备集团由盛转衰,其原因可以归纳为“瓦解二部曲”。第一部曲是爵位分配不公导致的裂缝,关羽孤立无援丢失荆州使得裂缝进一步扩大。裂缝的源头是黄忠封侯,关羽对此感到羞恼,并且诸葛亮为跟随刘备打江山的老将们打抱不平。关羽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黄忠事件后,诸葛亮和...
而代表“人和”的刘备集团,从最初的桃园三结义到后主刘禅开门投降,其中也伴随着由盛转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导火索便是:黄忠得到不应该有的赏赐和功名。那时的关羽内心深深地感到不公平,张飞一定也在被磨平性格之后,暗自叹息:大哥终究是变了。而诸葛亮更是感同身受,失去人心后的刘备集团极速转衰而跌落神坛...
在史书中,诸葛亮曾经对刘备加封黄忠表示了忧虑并对其进行劝阻,然而刘备没想那么多,最终导致了关羽公开表示不服黄忠。因为刘备的考虑不全,直接导致了君臣将领之间矛盾的激化,此时费诗出手和了稀泥才把这个事情糊弄过去,若非如此,刘备集团就有分裂的危险。而若是刘备集团一旦拆伙,关羽又常年感念曹操的恩情,势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