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 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2.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 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出自宋代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 解释: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自由来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赏析:词人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典故,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抒发离别后音书断绝的苦闷。
课外古诗词赏析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
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5分) [答案]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2分)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鸿雁”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相思难传。 B. 下片转为写景,斜阳、遥山、帘钩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表面...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1 】 “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雁足传书”和“ ” 。 【 2 】 对这首词的分析, 错误 的一项是 A. 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B. 起首...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阕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解析:分析词中意象的作用首先就要从意象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入手,“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都是传递书信的典故,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鸿雁”与“鱼”这两个意象来...
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