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从“以无为本”对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开创的玄学,不仅为儒道融合开辟了道路,而且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融合开辟了道路,宋明理学汲取了玄学本体论,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张载的“太虚即气”,到程朱的“体用...
是玄学的本体论。从有无判 断上,玄学可分别为崇有和崇无两大派。 3、 4、 5、 6、 7、 言意关系。它既是主题又是方法,是玄学的认识论。 圣人有情无情。涉及玄学家政治人格与理想的归趋。 声之哀乐。声音是否能表达情感,是玄学的艺术论。 养生。 名教与自然。 四、 玄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正始玄学、...
建安年间,曹操从综核名实的思想出发,先后三次发布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求贤令,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是由于片面地强调唯才是举,把才与德的关系不适当地对立起来,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引起了不少的矛盾。他的人才学的思想以及对才与德的看法,前后抵牾,零乱而不成系统。同时,他的实践活动也造成国家政权和大姓名士...
王弼玄学是魏晋玄学发展的基础,就其哲学内容看,王弼构建了一个"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提出了忘言忘象得意的认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些极富辩证精神的思想。本文即... 王宝莲 - 《韶关学院学报》 被引量: 3发表: 1994年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研究 在这样的前提下,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大致有以下三个重要阶...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方法问题。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
刻的社会、政治与思想根源。▪首先,魏晋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了弥补儒学不足而产生的。东汉末年阶级矛盾激 化,黄巾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儒学也受到沉 重的打击。▪其次,魏晋玄学是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的产物。两汉时代除官方儒学外,民间道家思 想也有很大发展。▪第三,魏晋玄学是...
“魏晋玄学”主要经典是《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玄,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主要讨论内容有:(一)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三)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四)圣人有情无...
其哲学思想的要点为:客观唯心主义 的“本末”说“贵无”论;“言不尽意”的认识论;“名教”出于“自然”等。这些 思想,对魏晋文学,尤其是魏晋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客观唯心主义的“本末说“贵无论与文学本体论 王弼认为事物有它的“本”(本质)和“末”(现象),现象妨碍认识本质。 他在《老子略例》...
“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 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远、玄虚之学便可通称之为 玄学。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 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自竹林名士开始,魏晋玄学实际上是以《庄子》为中心。庄学的艺术精神, 在徐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