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从“以无为本”对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开创的玄学,不仅为儒道融合开辟了道路,而且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融合开辟了道路,宋明理学汲取了玄学本体论,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张载的“太虚即气”,到程朱的“体用...
是玄学的本体论。从有无判 断上,玄学可分别为崇有和崇无两大派。 3、 4、 5、 6、 7、 言意关系。它既是主题又是方法,是玄学的认识论。 圣人有情无情。涉及玄学家政治人格与理想的归趋。 声之哀乐。声音是否能表达情感,是玄学的艺术论。 养生。 名教与自然。 四、 玄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正始玄学、...
“魏晋玄学”主要经典是《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玄,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主要讨论内容有:(一)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三)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四)圣人有情无...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真正奠基者,“新学”的开拓者,“以无为本”本体论的精微高明的阐述者,其学术思想贡献,超越前贤而启迪后哲,在河洛思想文化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其自然”思想 稍晚于何晏、王弼的玄学代表人物,则是阮籍和嵇康。就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玄...
研究成果与结论02研究表明,魏晋玄学强调个体自由与责任,关注人的本质和价值,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伦理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03研究还发现,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涉及到多个层面和角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的枢纽就是上面提及的“言意之辨”,然而,“言意之辨”却与魏晋玄学的核心宗旨深深契合,玄学所贵为虚无,无名无象,是道之体,它超绝言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方法论上的“言意之辨”竟然成了哲学上本体论中的体用之辨——“有无之辨”,也就是说“有无之辨”既有认识论中的方法论意味,又有哲学上本体论的...
和洽的这段言论虽然是就事论事,也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是一种理论的探索,表明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活动的展开而逐渐走向全面。刘廙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讨论这个问题。在《备政》篇中,他指出,由于片面地强调俭德,使得官吏的俸禄十分菲薄,不足以赡养家室,“贫则仁义之事狭,而怨望之心笃”。结果是“奸益多巧弥大”,事与...
玄学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关系问题,主张“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通过有与无,本与末,一与多,言与意,动与静等思辨范畴,理解《论语》、《周易》,论证自然与名教的统一。玄学既崇拜孔子,又祖述老庄,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对已不适合当时形势要求的两汉经学进行改造,走向儒学发展史上的新阶段。玄学...
其哲学思想的要点为:客观唯心主义 的“本末”说“贵无”论;“言不尽意”的认识论;“名教”出于“自然”等。这些 思想,对魏晋文学,尤其是魏晋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客观唯心主义的“本末说“贵无论与文学本体论 王弼认为事物有它的“本”(本质)和“末”(现象),现象妨碍认识本质。 他在《老子略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