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支先生历经清末、民国及新中国三个时代,幼年就读私塾,后考入乡庠,成为清优增生。他曾在陕西高等学堂深造,毕业后,担任过铸印官、都督秘书厅撰铸兼编辑员、教育部读音统一会代表、模范巡行宣讲团长、陕西省设模范巡行宣讲团长、陕西省模范通俗教育讲演所长、陕西省图书馆长等职务。在教育领域,他...
高培支 出生: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 逝世:1960年,农历庚子年 人物分类 秦腔剧作者 高培支,男,秦腔剧作者。名树基,别号悟皆,祖籍陕西富平。 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在西安各中学、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数学教师。1912年,与李桐轩、孙仁玉等发起创建易俗社,他认为:“化装讲演,所负责任,即是改良社会。改良...
房屋被炸,人身受辱,高先生异常愤恨,他不觉叹息地说:“如今是秀才遇见兵,有理难说清。”(雷震中) 左上:高培支编剧《双诗帕》刘毓中饰李白 右上:高培支编剧《夺锦楼》王天民饰瑶英 下图:高培支编剧《新诗媒》 刘迪民饰白红玉,赵振华饰卢梦丽,沈和中饰苏...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高培支故居、姚家大院、窦府巷。 在西安市碑林区兴隆巷42号,高培支故居,是西安乃至西北文化名人、西安易俗社四任社长、剧作家高培支昔日居住的地方,此处既是名人故居,又是清代居民的古建筑群。 故居占地45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至北依次有门房、厢房、过厅、砖雕门楼、厢房、上房...
高家大院和高培支其人 吴娓娓 区政协办公室 走进西安市环城南路的文昌门,向北前行一百米左右,路东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名字叫兴隆巷,巷子的42号是一座历尽沧桑的百年老宅,静静坐落于一片老槐浓荫下,这就是不为多数人知晓的易俗社创始人之一高培...
最后更新2023-12-19 浏览48次 (1881~1960) 秦腔剧作家。名树基,字培支,别号悟皆。 名 树基 字 培支 别号 悟皆 籍贯 陕西富平 代表作品 《黄花岗》《宦海潮》《鸦片战争》《二郎庙》《鸳鸯剑》《人月圆》《夺锦楼》《双诗帕》《蝴蝶杯》 所属专题 秦腔...
在西安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一处古朴的建筑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位于卧龙禅寺对面,虽然未能亲自探访寺庙,但在停车场内,这座古建筑以其自然的古朴风格映入眼帘。经过一番搜索,我才得知这是易俗剧社创始人高培支先生的故居。高培支,这位著名的剧作家和教育家,于1912年创立了西安易俗社,并曾四次担任社长。解放后,他率...
从高培支先生的经历看,除了少年在清朝时代读书外,自辛亥革命以来就走出学校,参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一生虽任职不少,经履错综,但职业且极单纯,即是竭尽着翰墨之责。在这许多频繁的任职中,索资极少,均过着清贫的生活,“逐陆”(陆建章)后,任职纯居于尽义务,不支薪金,每月还要例扣伙食费三元。一九二六年“西安围城...
高家大院是高培支先生生前的旧居,建于清代中叶,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 宅院坐南朝北,占地九分,南北长50米,东西宽12米,建筑布局为三开间两进院。街房、厢房、过厅、二门、上房一应俱全。大门为生漆木门,拴马桩立于门侧。两个门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动物。过厅的房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