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1843—1859年的著作,以及后来他们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和导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揭示了德国封建专制的社会基础和阶级特征,首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为了给新世界观的传播扫清道路,引导工人阶级在思想上同小资产阶级划清界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形色色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1847年,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困》,抨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据此,下列对“语言和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语言是个别的特殊的,意识是一般的普遍的 ②正确的语言和意识是对人们思想的如实反映 ③...
* 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12页)。笔记因此而得名。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是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要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提出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问题,也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传统哲学的特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之概论——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农历甲辰年正月二十(2024 2月29) T-随行者 7 0 T随行者 之马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一八六四年伦敦朗-爱克街圣马丁堂 /1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 农历癸卯年 十一月初五 T-随行者 24...
内容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12年版,第865-875页。 注释1-39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在这篇导言中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出发,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