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有三层含义:(1)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2)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构成;(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都...
摘要:本文在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作溯因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引出马克思建立在分层基础上的“本质实在论” (分层本质实在论) ,并由此出发,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作者简介:鲁克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
事实上,唯物史观的确立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了经典表述,并指出这是他从研究经济学中得出并一经得出就用以指导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结论。这就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提要: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揭示了“四种生活”理论。这个理论分析了社会生产方式即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相互制约作用,论证了整个人类生活是个有序的整体,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人类的物质生活是全部社会活动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在...
经典表述再阐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找到了使自己同一切其他科学起来并在其社会实践中运用的环节,才能认为是科学的。”这个经典表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应该将这种...
摘要:“两个必然”是指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结论。而10年后的1858年马克思在《...
2014Sum No. 369、370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王 清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 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文献,重温 《序言》,可以看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精当概括,是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篇经典...
马克思在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这些范畴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次序”,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 。这里的“内部结构”,就是这种涵义的典型表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明的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经过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形成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于我们准确的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
《费尔巴哈》章使用的概念术语主要有: (1)生产力。这个概念在《费尔巴哈》章中没有解释,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当时对这一概念主要是从物质生产力、即广义生产工具或生产资料的含义去理解,并相应地把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主要理解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例如手稿第Ⅳ部分在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讲唯物史观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