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赏析: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了飞来...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
第二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B项符合题意,当选)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国缘丽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赏析: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塔:铁塔。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眼:视线。缘(yuán):因为...
D.葳蕤青山遮望眼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B项符合题意,当选)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
古诗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译文:飞来山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古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遮住远眺的视线, - 福福于20240308发布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年代:宋朝 国籍:中国 发布王安石的妙语 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