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霁:本指雨止。泛指风霜雨雪停止,天气晴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 第二句写出雪后天晴,...
1)“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这是实写。2)“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这是写想象中之虚景。3)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这里又运用了典故。4)留得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霁雪①唐•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 ( )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注释】霁雪:雪停,天放晴。本诗又名“韩舍人书窗残雪”。(1)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1.诗歌三、四句,诗人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 ___,表达对残雪 ___的感情。 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
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一般。2.诗句的意思是: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我的书窗肯定又是明亮了一夜。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晋代孙康映雪夜读的典故,“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在如此清雅的环境中,作者才有了夜晚挑灯读书的想象。“又得”表明了作者心中的欣喜之情...
“江烟洗尽柳条轻”,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借景抒情,表达了雪晴时的愉悦心情。“柳条藤蔓系离情”,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用“系...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 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 “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 “数片”和“一夜明” 2. “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
《风卷寒云暮雪晴》出自唐代诗人戎昱之手,全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中写道: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此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大风卷走了寒冷的云块,傍晚时分,雪停天晴。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屋檐前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洁白...
②诗人从“檐前数片无人扫”,联想到韩舍人又可以就着窗外白雪的光读一夜的书了,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残雪的留恋、对韩舍人的赞美。 【参考答案】 ①“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