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韧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两个方面,韧性是目标,智慧是手段。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保障城市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下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城市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城市在外力干扰后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则是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城市日常管理的效率,让城市在常态化运营中更为高效。如...
本文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科学实施国土空间治理,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为导向,结合深圳特区成立40多年来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出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
本轮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上海建设,持续深化“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系统解决居民“拎马桶”等突出民生问题,全面推进“马路拉链”、雨污混接、建筑垃圾等城市管理难题整治,让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升。有效管控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等城市治理突出风险,存在突出安全...
本轮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上海建设,持续深化“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系统解决居民“拎马桶”等突出民生问题,全面推进“马路拉链”、雨污混接、建筑垃圾等城市管理难题整治,让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升。有效管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住房城乡建设部2019年选择11个城市开展城市体检试点,2020年选择36个样本城市...
(一)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中共二十大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是指在面临灾害和风险时,具备耐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火灾、疫情、洪涝、地震等灾害和风险类型更多,导致致灾速度更快,造成...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加强...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上海,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如河南,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再如四川,提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建设...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