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年代有一批优秀“样板戏”,都取材于革命故事,影响了一代人。一、《智取威虎山》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杨子荣改扮土匪胡彪,假借献图,...
【题目】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文艺可以说是革命样板戏的天下,《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等精彩唱段至今耳熟能详经久不衰,革命样板戏也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化艺术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重重写上一笔。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被俗称为“全国人民八台戏”的八部样板戏优秀代表作品,那么这...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
文革中比较流行的几个样板戏 一、京剧《龙江颂》 京剧《龙江颂》 该剧是继八个"样板戏"之后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现代京剧,它也产生于"文革"之前,其主旨在于赞美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龙江"风格曾被人们广为传颂。该剧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样板戏"的影响,其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但过分夸大...
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三日革命样板戏全面推行。其代表作有八部: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其实当年样板样有二十部之多。当年人们对样板戏似懂非懂,连样板戏的编剧汪曾祺也不例外。于是中国的舞台上,包括田间、车间、公园、学校、会堂都在上演样板戏。女孩子全是小铁梅,都梳起...
“革命样板戏”这个称呼被叫响,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江青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场反复上演。同时,《人民日报》等“两报一刊”多有报道和评论,称其为“革命样板戏”,或者临时称其为“八个革命样板戏”,并列出如下名单:“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