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解读: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含义 这句话源自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对青蒿使用方法的一种具体描述。其字面意思为:取一把青蒿,用两升水浸泡,然后绞取其汁液,全部服下。这种用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青蒿作为一种传...
屠呦呦等科学家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疟疾的启发用易挥发的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最终分离出一种无色结晶,并命名为青蒿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涉及到的分离操作是浸取、过滤。 B. 用“水渍、绞汁” 替代“水煎”说...
青蒿素易溶于乙醚,所以用乙醚来萃取,但青蒿素不易溶于水,因为题干中“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但在实验中发现古法疗效低下,且其结构中亲水基团很少,说明青蒿 素不易溶于水,故 C错误;D根据图中工艺,操作 1是过滤,操作2是蒸馏,故D正确;故选C。反馈...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记载了一个治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正是受到了古人用药经验的启迪。 我的老师谢宗万教授在一次中药血竭的基原资源调查时,不幸患上疟疾。 就在这个时候,屠老师将她最新研制成...
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之后,紧接着的步骤是“绞取汁”。这一步骤是制备青蒿药液的关键。首先,将浸泡好的青蒿捞出,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包裹住。然后,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用力绞压,使青蒿中的汁液被充分挤出。在绞取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既要确保汁液能...
印证了上文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一个原因是从传统医术中丰富宝藏。“最早提到青蒿洽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记录: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些文字记载是屠呦呦团队进行研究的有力证据,如果省略这些文字,就会减少了文章的说服力。练习册系列答案 ...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有效治愈疟疾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 屠呦呦B. 钟南山C. 杨振宁D. 张
A.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可知: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中草药煎制步骤中的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故B正确;C.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青蒿素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不能确定元素组成,故C错误;D.将上文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为青蒿素,还含有其他杂质,故D错误;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获得这项发明的灵感,来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一张15个字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张方子,好比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发明抗疟新药的神秘山洞。屠呦呦接受了领导交给的这个重要任务后,阅读了大量古代医书。她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看到:“煮青蒿”可...
【题目】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所载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对屠呦呦团队研发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屠呦呦在对比实验中发现古法疗效低下,她设计的提取青蒿素的工艺可以简化成如下流程: 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判断或叙述中肯定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