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等科学家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疟疾的启发用易挥发的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最终分离出一种无色结晶,并命名为青蒿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涉及到的分离操作是浸取、过滤。 B. 用“水渍、绞汁” 替代“水煎”说...
解: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知,水作溶剂,可萃取青蒿素,服用汁,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萃取,故选:( B)。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知,水作溶剂,可萃取,服用汁,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文史资料的理解、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绞取汁”而非“水煎”法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绞取汁”法比“水煎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钟南山 C. 侯德榜 D
【解析】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知,水作溶剂,可萃取青蒿素,服用汁,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萃取,故选:B。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2)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3)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4)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
将青蒿粉碎可以增大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故B正确;C、青蒿素易溶于乙醚,所以用乙醚来萃取,但青蒿素不易溶于水,因为题干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但在实验中发现古法疗效低下,且其结构中亲水基团很少,说明青蒿素不易溶于水,故C错误;D、根据图中工艺,操作1是过滤,操作2是蒸馏,...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认 为青蒿在高温的情况下,其有效成分被破坏。因此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经&nb
《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屠呦呦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这表明() A. 从《肘后备急方》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
(1)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故这里的“水”作溶剂,故答案为:溶剂;(2)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说明青蒿在乙醇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说明温度较高时性质会发生改变,故答案为:在乙醇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温度较高时性质会发生改变;(3)乙醚的沸点低...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对青蒿素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改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种实验方法是A. 过滤B. 萃取C. 蒸馏D. 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