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唐寅 竹间冻雨①密如麻,静听围炉夜煮茶。 嘈杂错疑蚕上叶,寒潮落尽蟹爬沙。 雪中望诸山② 袁中道 青莲花间白莲开,万簇千攒入眼来。 别有销魂清拖处,水边雪里看红梅。 【注】①冻雨:夹杂雪的雨。②诸山:指湘江西岸的衡山。这首诗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作者游湖南桃花源时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
🎨 《柴门掩雪图》是明代画家唐寅的杰作,这幅画描绘了一幅雄伟的雪山景象,既有磅礴的气势,又不失清隽潇洒。画中人物与景色和谐统一,笔墨简练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展现了唐寅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画中一座山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雪后的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美丽的冬日雪景中,一位行人正走在雪中,他或...
在中国的古代绘画中,唐寅的《雪掩柴门图轴》无疑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意韵味的杰作。这幅画以绢本绘制,题签上写着“唐六如雪掩柴门图”,钤印有“王季迁”的朱白印章。画中描绘的是一幅冬日里的景象,柴门紧闭,大雪纷飞,炉火旁煮着香酒,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温馨。唐寅在题识中写道:“柴门深掩雪洋洋,榾...
每日一赏|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2348)明代 唐寅《寒关雪霁图》明 唐寅《寒关雪霁图》该卷绘松树、丹枫黄叶,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错落于溪岸石间。人物或促膝对酌,曳杖闲步,或凭栏观钓,或吹笛濯足。皴山以披麻融入带水斧劈长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凹凸明暗,极富立体感。绘叶采夹叶法,加染...
🎨 唐寅的《雪掩柴门图》是一幅充满诗意和画意的杰作,创作于他中期,深受周臣院体画风格的影响。这幅立轴画作,尺寸为113×60cm,大约6.1平尺,以其精美的设色和细腻的笔触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画面中,皎洁的雪色与巍峨的松山相映成趣,一位高士蜷坐在亭阁之中,脚踩火盆取暖,书童则从外面双手捧来酒壶,为高士倒...
而唐寅的《雪山行旅图》正是以这样的意境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雪中行旅图。虽然画的是雪景,但唐寅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皴笔来描绘山石,而是通过结体的造型,让人联想到南宋院画的立方块风格。高山峻岭中的草堂,两翁正围炉驱寒,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温暖。而一高士则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在琼山玉树之间,显得...
《雪山行旅图》 明· 唐寅 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酒深尚觉冰生脚,何事溪桥有客踪。 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 还有一高士骑着马由童仆支伞 - 牛爹于20240220发布在抖音
《函关雪霁图》此幅画积雪岩关,旅人驱车而行。全帧大抵以斧劈皴皴写,劲利潇洒,间杂披麻、长皴等,皴法变化多端。此图虽无年款,但据其画风,疑为唐氏三十八岁左右之作。《步溪图》绘山峰壁立,云霭迷蒙。山脚处一人徐步缓行,衣袖随风飘舞,隐士意境由然而生,另一人与之
《函关雪霁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绢本浅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近处是三四辆牛车穿行在冬日的山道中,山石凹面泉瀑涌出,至右侧汇集成溪。远处是谷底的寺庙、村舍,均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更有高楼耸立于山峦顶处的密林里,自山脚处向上拔起的峻峰,笔淡而缩密,勾以数笔为远山,水天合一,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