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后细读《作为方法的亚洲》,发现当前的知识困境其实没有超越竹内所提出的问题意识,东亚的知识界依然笼罩在西方理论与亚洲经验的基本二元格局当中。随着印度、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亚洲作为方法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已经上升为面对世界的主体性问题,是危机也是契机,中国的知识人要对亚洲/第三世界承担起知识责任。 注释...
或许是因为过去十年主编国际学刊《亚际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与亚洲各地(特别是印度)的批判知识圈产生了工作关系,所以张颂仁与高士明两位先生会找我一起组织二○一○年十月至十二月于上海举办的“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的系列活动,由于理念相通,当然就义不容辞地参与了规划工作。
读陈光兴《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非常宏大,也非常清晰。“帝国之眼”一章提出了当下去殖民的状况与问题意识,随后几章则从去殖民(追溯二战后的去殖民理论轨迹)、去冷战(论证殖民主义与冷战的历史关系)、去帝国(将前两个面向接合到此处)三个面向分别展开,最后将问题落脚到“以亚洲作为方法”上,提出对区域史学问题...
而是推动追求整体阿拉伯世界的独立自主,才可能避免继续卷入殖民帝国主义设置的陷阱,也才能摆脱代理人政治;同样的,“亚洲的统一就是亚洲的独立”就是在建立超越民族国家体系的新政治想象,目标是追求“自主与尊严”,最先揭示这个方向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冲绳思想界;“小地方出大思想家”足以再次让大国汗颜,加勒比海地区...
主体性 、问题意识与知识生产— 评陈光兴《去帝国 作为方法的亚洲》冯雪峰 刘佳 ①体性主、 产题识知意与生问〔摘要 」 陈光兴《去帝国》一书试图以东亚社会的历史经验为资源 ,勾连起知识生产与社会现实之 间的联 系 ,尝试着重新建构亚洲知识圈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认识图绘 。而本文将遵循 《去帝国...
代表作有《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2006),Asia as method: towards deimperializ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 郎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杜克大学文化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一、我的亚洲观 Q1郎静(以下简称L):陈老师您好!非常有幸在美国杜克大学遇到您,感谢您接受...
即将出版的新作《全球化的去殖民化运动:亚洲作为方法》,将同步推出中文、英文和日文版本。陈博士在国际文化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担任了超过二十个国际知名杂志和书系的编委或咨询委员会委员,如《文化研究》、《立场:东亚文化批评》、《踪迹:多边的文化理论杂志》、《文化研究评论》、《传播调查杂志...
进一步说,不只台湾内部要和解,两岸之间要和解,而受到现代化冲击的整个亚洲,包括日本与韩国,也都有自身的以及互相的和解要求。因此就像陈光兴的论文开头提到的「汉城在集体哀悼韩国的现代性」,我们是必须把场景拉大拉远,进行一种全面的和解,如此本省外省的和解才有可能,也才有意义。 刘纪蕙: 很谢谢贵芬和鸿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