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说,电影从2017年4月10日开始拍摄,到2018年7月基本结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摄制团队定期敲开叶嘉莹的家门,他们经由文字、照片、影像,共享了叶嘉莹的一段人生。 陈传兴对叶嘉莹的去世感到“措手不及”,片子拍摄完成后的几年,他和太太,也是这部片子的出品人廖美立长居台湾,与叶嘉莹通过语音联系,今年1月,廖美立...
启动仪式上,陈传兴表示,自己不久前刚从叶嘉莹先生那里回来,老先生身体很好,回想起这几年与先生交往的经历,自己不禁感慨良多。 陈传兴是谁?钟情诗词的“怪物”“迷宫” △陈传兴(右一)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陈传兴的名字,是在2012年。彼时,他作为继张艺谋、贝聿铭、侯孝贤、金庸、莫言之后,又一位获得了法国文艺...
遗憾于在台湾,已经鲜有年轻人知道叶嘉莹先生、热爱古典诗词。拍摄《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实际也是在了陈传兴他自己的一个心愿,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使命。 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公映,陈传兴“诗人三部曲”终曲。谈到为何要耗费10年的时间,以漫长的生命时光,去探寻诗人的精神世界?陈传兴给出的...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白佳丽)10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叶先生的贡献后代人可能会看得更深”——《掬水月在手》导演陈传兴谈叶嘉莹》的记者访谈。在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全国公映的时候,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记者采访到了纪录片的导演陈传兴。透过他的目光与镜头,我们在电影的韵脚中,看到了...
他曾拍摄“浪子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记录“苦行僧”诗人周梦蝶的日常,如今拍摄《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一生。 陈传兴,1952年生于台北,导演、作家、摄影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台湾地区清华大学副教授。1998年创办行人文化实验室,...
假期里,我跟着《十三邀》陈传兴的专访,看完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又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诗词中的意境仿佛在心灵深处掀起层层波澜,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陈传兴的探索之旅 陈传兴,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总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寻找生命的密度和浓度。在独立人格形成期,他可以像哪吒一样重新拆解自...
本片作为陈传兴导演“诗的三部曲”的最终章,记录了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传奇的人生。24日晚,《掬水月在手》在南京举行映后见面会,陈传兴导演与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赢椿映后畅谈电影、艺术以及叶先生的传奇一生,本片制片人沈祎出席了映后活动。豆瓣8.1,观众感慨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掬水月在手》上映...
陈传兴眼中的叶嘉莹与她的诗词人生 陈传兴认为,叶嘉莹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通过诗词找到了救赎,诗词成为她抵御孤独和困苦的屏障。叶嘉莹生于战乱,长于动荡,曾经一度漂泊海外、无以为家,直到晚年才归国定居。那些年里,她不仅经历过生离,同时也要面对死 - 腾讯视频纪录
叶嘉莹(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吕家佐摄于2013年7月7日。 《掬水月在手》: “写给未来时代的备忘录” 白杨 《掬水月在手》被誉为陈传兴导演“诗的三部曲”的终篇。其前奏可以追溯至2009年开启的一个名为《他们在岛屿写作》的作家传记电影拍摄计划。由陈传兴做总监制,陈怀恩、杨力州等人参与导演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