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阴气,五脏之气。此句意为五脏的阴气,安静则精神内藏,躁扰妄动则精神耗散。 五脏内藏精血津液,若形不妄动,情志宁静,阳气固密,神藏其中,则形神正常,邪不可干。 若形体躁扰不宁,情志波动不安,则精气耗损,神气消亡,邪气侵犯,容易导致五脏痹。 此句原文强调了五脏精气宁静内守的重要性,指出了五脏痹发生的内在...
原文: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黄帝内经》 解读: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我们若要健康长寿,就需要守护人体五脏之精气;而要达到五脏精气内收,我们需要保持自己情绪的舒畅,平常心看待一切事情,努力做到喜怒等情绪控制有所节制. 【罗士针】...
阴气静,则邪气未入;阴气动躁,邪气已入。 神藏则阴气存;神消则阴气消,神亡则阴气亡。阴气存,邪气不得入。反之,邪气入里,形成脏痹。 烦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变化。躁是躁动,孩子躁动最明显,就诊时抓你前面的糖,或者是抓诊桌的纸,一会儿抓脉枕,这都是躁。一刻都安定不下来。 阴气是让人安静,它是一种收敛的...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单选《素问·痹证》中"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阴气"是指() A. 营血 B. 阴精 C. 心神之气 D. 五脏之气 E. 肝肾之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D 反馈 收藏
黄帝内经痿论篇第四十四(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故治痿者独取阳明。) 302023-12 2 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332023-12 3 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风着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生他病。) 192023-12 4 黄帝内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左...
对“阴气”一词,唐代王冰解释为“五神脏”,唐初杨上善解释 为“五脏之气”,教材多解释为“五脏之精气”。“静”即恬谈虚无;“神藏”即神气内藏;“躁”即浮躁不宁广消亡”即耗散消亡。“阴 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出现在此段,意义不在于强调养生, 而是说明患有五体搏的患者,调整心态...
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运用时...
问答题 怎样解释:“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答案:阴气,指五脏之气;谓五脏之气清静,则精神内藏;五脏之气躁动,则精神耗散。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痹论》认为形成热痹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人体体质阳多阴少,邪气从热化,阳热伤阴,即“阳遭阴,故为痹热”。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
百度试题 题目《素问·痹论》提出“阴气者,静则 ,躁则消亡”( ) A.神藏B.长久C.神安D.气缓E.神乱神乱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其中的“阴气”是指()。A.脏气B.腑气C.阴血D.津液E.精血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