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释义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摘自《幼学琼林·卷一·岁时》 解释: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以除灾求寿。©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效桓景之避灾 岁时第11句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重九登⾼,效桓景之避灾。 农历五⽉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纪⽉,正⽉建寅,⼆⽉为卯,顺次⾄五⽉为午,因此称五⽉为午⽉,“五”与“午”通,“五”...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 25 2024-02 3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36 2024-02 4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 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 “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 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 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
11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②;五月五日,节号天中。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③落帽于龙山。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节号天中。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落帽于龙山。秦人岁终祭神...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译文: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以除灾求寿。
《幼学琼林》第8课 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儿童2019-04-09 13:52:19108 诗词国学 儿童内容分类 切换-音频 00:00:00/ 00:00:00 高清 声音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猜你喜欢...
11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