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福的家庭也受到冲击,三个孩子遭人冷眼并被殴打。郭兴福痛苦万分,决定自杀以证清白,并让妻子带上孩子离开南京,回山东老家生活。妻子见郭兴福心意已决,提出要追随丈夫。孩子活下来还要遭很多罪,两人最终决定一起“带走”。
这话吓坏了妻子李淑珍,还没来得及制止,郭兴福又说了起来:“淑珍,我活着,你还孩子就地受别人的欺负和白眼,对你们太不公平了,只要我死了,你们就解脱了,你们好好活着。”这句话让李淑珍泪目,她知道,郭兴福太委屈了,可即便再委屈,她也不愿意让丈夫走绝路:“兴福,你别这样,想想我和孩子,想想远在山东...
1985年,郭兴福在外出勘察地形时,不幸发生了车祸,英年早逝,享年仅55岁。此消息传出,令人深感惋惜。郭兴福的一生可谓传奇,他曾是军中的佼佼者,也曾因政治风波一度陷入困境,最终因过度的辛劳与压力,提前离世。他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罗瑞卿的照片,这张照片似乎象征着郭兴福一生的命运——他的所有起伏都与这位曾经...
郭兴福的练兵方法给李德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德生也决定在二连展开训练改革实验,其中郭兴福主要负责教授小组战术。一段时间后,训练改革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始在12军全军推广,1962年,该教学法被正式命名为“郭兴福教学法”。
彼时身处南京军区的郭兴福,根本无法躲开这一政治上的汹涌波澜。在此情形之下,他虽不得不参与相关的政治活动,也得在会上有所表态。但要知道,郭兴福和罗瑞卿之间有着颇为深厚的私人情谊,而且郭兴福这人性格极为刚正不阿,他打心底里坚决不肯去随波逐流,做那种批判自己曾经满心敬重的罗瑞卿大将的事儿。郭兴福...
新形势新挑战呼唤新时代“郭兴福”作为陆军某旅某连桥梁专业教练员,二级上士郭瀚元承担着有关重型机械化桥操作与使用的教学任务。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郭瀚元在架桥教学上得心应手,曾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四会”教练员。谁也没想到,这位优秀的教练员,去年在教学中碰到了难题。《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中增加了某项...
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当过兵的人,对郭兴福这个名字应该一点都不陌生。郭兴福创造的教学法曾经名扬全军,并直接引发了风靡全国的大比武活动。这种练兵方法的精髓,如今还在人民解放军的训练中被广泛运用,郭兴福的名字也同大比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时过境迁40余年,但“郭兴福教学法”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彩。
许世友对郭兴福很是欣赏,加上郭兴福曾是南京军区的骄傲,在了解情况之后他立即给北京打去电话,电话中许世友以自己的名义担保,希望能够重审郭兴福一案,至少要保住这位一等功臣的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下,许世友的做法是冒着非常大风险的,一不小心许世友自己也可能会陷入其中,好在经过重新调查,郭兴福被改判为有期徒刑...
不过很遗憾的是,郭兴福在那个特殊年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罗瑞卿心里很清楚,郭兴福后来之所以有如此遭遇,也是因为他的关系,所以他后来复出参加工作后,不止一次的问过郭兴福的下落,还对自己主管的《解放军报》多次说:“要肯定郭兴福在军事训练上的成绩,要重放郭兴福教学法的影片。”也正因为有了...
在担任连长期间,郭兴福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系列的练兵方法,并总结出了一整套的训练教学方法。在训练指导思想上,主张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战士要练200米以内的硬功夫;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诱导式、研讨式,主张把战士训练活,训练精。1963年,由于林彪身体不太好,贺龙开始主持军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