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贾谊传·陈政事疏》“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予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育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 “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是一种( )。 A.军事广告。B.政治广告。C.公关行为。D.音响广告。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颁发诏书,“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警示众臣切勿动辄以“诽谤”言罪,阻塞圣听。这说明, A. 具备广开言路的明君品质 B. 确立了新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注译】 旌:古代的一种旗子。全句译意为:古代的圣王治理国家,朝堂中设进善之旌,立讲谤之木,所以能通达治国大道,臣民大胆进谏。 【品读】 汉文帝刘恒称帝前,先帝设有诽谤、妖言之罪。刘恒称帝后,他认为设排谤、妖言之罪是...
上曰: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
1翻译文言文上①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② 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世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③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④之愚无知抵死⑤,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汉文帝·刘恒 ...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史记·孝文本纪》)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史记·孝文本纪》)通、来:使动用法。反馈 收藏
谜面 进善之旌,诽谤之木 谜语类型 打一古文句 谜底 将言词说上进善之旌,诽谤之木 相关内容: 白 老百姓 天助 先帝遗诏 姊妹弟兄皆列土 炊烟残照里 担薪皆是桂 寒衣秋末寄征人 古文句谜语热门文章晏 田华 过两日有雨,这太好了 爆竹 不宜动土 但闻人语响 东来紫气满函关 分明纳妾而亲迎如嫡礼 子路...
上⑥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⑦,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⑧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⑨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