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Guosuo(过所) and Gongyan(公验) in the Tang Dynasty: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Zhao Yang[1] 过所是唐代官方颁发给行旅之人的通关凭证,形式上是一种正式的官文书,以证明持有者可以通过疆域内的关津镇戍。同时,与之相关...
【详解】从“过所”和“公验”的勘发机构和行用范围来看,过所对民众出行的限制更为严格。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而唐朝时期公验与过所并行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人身控制较为严格。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路政勘查的权利与责任,...
福州都督府的公验,除了在“申请书”正中间盖了一个官印外,还在红色印章上写了一个“印”字,其中最后一笔斜着贯穿全文。福建都团练的公验,由其属官左押衙充左厢都虞侯林师翼签注,内容是“日本国僧圆珍等柒人往天台五台山,并往上都巡礼,所在细勘过。(大中七年)九月十四日”。同一份公验上,留下“福建...
过所是汉代至宋元时期,吏民在关卡通行时使用的通关凭证。除了过所,还有过符、节、传、公验、度牒、路证等多种称呼。到了清末,出现了类似现代“护照”的样式。 📜 这件过所详细记录了石染典主仆四人从安西到瓜州经商的行程。过所上首部盖有“瓜州都督府之印”,中部三处盖有“沙州之印”,尾部盖有“伊州之印”...
【题目】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文书格式 勘发机构 行用范围 发展趋势在中央和民众出行的 地方分别 公验与过所按规定路所 凭证。内含 隶属刑部 线前往目 在唐代并
赵洋在其研究论文《唐代过所与公验研究:管理与流动人口控制》中,揭示了唐代社会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独特视角。过所,作为官方颁发的通关凭证,其严谨的制度设计凸显了唐朝对边疆流动人口的严密掌控。过所不仅用于“关戌”通行,其申请、颁发程序与法律约束,如《唐六典》和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都体现了其在...
答案:C解析: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与工商业是否兴旺繁荣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勘发机构信息来看,过所由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说明路证勘察权责明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较为严格,故C项正...
圆珍福州公验 越州都督府过所 圆珍像 2023年5月24日,圆珍入唐求法的56件相关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和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宝贵证物,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珍贵遗产。 这份史料正式名称是“智证大师圆珍相关文献典籍——日本·中国的护照”。圆珍相关的文献典籍是大津市园城寺(三井...
不过,过所的消失,不代表宋朝平民出门远行就不需要申办任何通行证。宋王朝在军事要塞、边境一带设有关禁,商民出入关禁,还是要验看通行证,比如“自来入川陕之人,依法经官司投状,给公凭听行” ,因为宋政府在川陕设有关禁,如剑门关。只是宋人不再将通行证称为“过所”,而是叫做“公验”或“公凭”。
本期文物: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给过所案卷 这件过所是唐代行人必据过所公验度关的实例,记载了三件请过所事宜。该文书图中1至21行,是唐益谦叔媵薛十五娘具牒申请过所之内容,记有前往福州人员的姓名年龄,随员之间关系,所携带牲畜的数量、毛色、齿岁,经行路线等情况。其中所记路线由龟兹(今库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