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研究了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原因,说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阐述了分工、交换、货币、价值和价格间题;研究了资本的特点,说明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英国哲学家,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1723年...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Carl Menger)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 Walras)。他们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增加,消费者对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换句话说,消费者在持续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每多...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
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2]边际效应 贝勃定律 边际效用是现代经济学发现的...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递减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
杰文斯在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主张抽象演绎法。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产生及发展 边际效用学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统经济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