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明里、实、热证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烦躁、口渴、胸满、腹胀、二便闭塞,舌苔黄腻,脉沉等为代表。还要结合脏腑辨证法,辨别病变部位,在何脏腑,及寒热虚实; (2)里寒:不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四肢冷,苔白,脉沉迟; (3)里热:口渴...
故中医这种依五脏六腑的辨证法与现代医学中习用的器官分类诊断法颇有相似的思路程序。 (四)六淫辩证 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属于正常的气候变化。当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出现异常、剧烈变化,正气无法...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体分为九类,除去相对健康的平和体质外,还有另外八种处于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体质类型,即: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等八类。现在我们就…
临床上,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辨证方法亦多样,任何一种症状有最适合的辨证方法。基于时间的阴阳辨证,对疾病发生发展与时间关系密切的症状最为合适,但应结合其他辨证方法,才能达到切中病机。基于时间的阴阳辨证,辨证的是大方向,也就是“纲”。 至于如何走,则是辨方证的问题,正如伤寒大家胡希恕所谓“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 白雪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中风病的中医辨证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可分为五个证型,中脏腑可分为阳闭、阴闭及脱证。 1.中经络 (1)风阳上扰(肝火偏旺,向上侵扰头面等部位)证。可出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心烦易怒等症状,辨证属于风阳上扰证...
辨证的方法很多,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如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等。其中病因辨证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可以看成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础。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伤寒”病的辨证法;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病中“温病”的辨证法。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
这种误解的根源可能来自于一种含糊的提法:“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然而,这种提法既不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也不符合中医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徐灵胎就曾明确指出:“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这里提到的“先识病之名”,显然不是指今天我们所指的西医病名。因此,...
一、表里的辨证方法主要有三条:在中医的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的判断,是极为关键的。其中,表证与里证的区分,更是首当其冲。那么,如何准确地抓住这两种病证的特征呢?抓症状法,是最直观的方法。外感、内伤的疾病,只要其症状表现在皮毛、太阳经、肺经等部位,如出现头项强痛、恶寒等症状...
一、表里的辨证方法主要有三条:1.是抓症状法 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是病位在皮毛,在太阳经,在肺经,并具有这些病位症状的,都称为表证。以古代医学经典为例,如《伤寒论》所阐述的“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证描述的是外感风寒之邪,初起时病邪尚浅,仅及于表。而陈平伯在《外感...